[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时政>县市新闻> 正文

探索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之路 晋江的经验与启示

2014-12-23 11:08:18来源:东南网责任编辑:陈小妮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做法与经验:

“晋江经验”在推进为民惠民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得到新的深化与拓展

晋江新型城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显著的成效,在于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镇化的全过程,注重科学性、整体性、前瞻性、特色性。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外来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推进新型城镇化

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是晋江的市情,也是推进城镇化面临的难题。晋江在推动本地人口就地就近市民化的同时,着力促进外来人口在晋江安居乐业,稳步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

创新“居住”和“落户”制度。在福建率先实行“居住证”制度,允许年满16周岁,有稳定住所、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申办居住证,赋予持证人员教育、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等30项市民化待遇。放开人口落户限制,将居住年限要求从5年放宽到1—2年,实行“无房也可落户”“先落户后管理”政策,大大降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同时,围绕解决“户口落哪里”问题,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集体户”,或在镇村所在地建立“集体户”。2013年以来,已有12563名外来人员落户成为“新市民”。

探索实践“同城同待遇”。晋江市对常住外来人员公开做出“三不”承诺,即“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恶意欠薪而领不到工资,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维不了权,不让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不了学”。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工资支付监控网络,投入1000万元设立企业欠薪保障调剂金,筹集1.6亿元建筑领域员工保证金,确保外来务工人员的薪酬及时足额发放。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建立337个劳动争议调解室,健全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处理体系,劳务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推动公办学校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零门槛开放,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享有同等入学权益(含高中免学费)。目前在晋江入学的外地学生达20.95万,占全市在校生的59.85%,实现义务教育全覆盖。

打造外来人口融入当地社会良好平台。在全省率先设立市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形成市、镇、村、企业联动的服务网络,为外来人口提供房屋租赁、就业推荐服务。鼓励外来人员参与“两代表一委员”推选和选举,目前全市共有341名外来人员担任市、镇两级“两代表一委员”。着力推进“和谐企业”创建,构建企业职工之家,培育和谐企业文化。通过推动外来人口融合融入,增强了他们对晋江的归属感。

二、促进产城融合,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

针对产业结构还不协调,二产比重偏高、三产比重偏低,传统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新兴产业规模小、发展滞后的状况,近年来晋江市坚持走“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路子,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并进。

以产业提升带动城市繁荣。晋江结合城市改造,推动126家优质企业退城入园,52家企业转型转产,229家低效污染企业淘汰出局,成功培育7个超百亿产业集群、43家上市企业、600家超亿元企业、137枚“国字号”品牌,推动“晋江制造”向“晋江创造”转变。

2013年晋江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幅首次超过两位数,占财政收入增量提升至70%。正是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口,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城镇人口聚集度,扩大了城乡居民消费,推动了城市经济增长和发展繁荣,为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创造了条件。

以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晋江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启动“一区多园”拓展规划,加强食品、光电信息科技、时尚服饰、海洋生物科技等园区建设,培育八大专业市场、三大文化创意园区、1个金融聚集区,布局一批高端商业综合体,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更加完善,城市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支撑了一批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正是通过城市的不断更新,带动了产业的提升、结构的优化、人才的聚集,推动了总部回归、企业回迁、税源回流、人气回升。3年来有232家企业总部、销售中心回归,回归税源20多亿元,城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