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垃圾箱设计有三个盒口,对应三个筒体,分类收集垃圾 核心提示:这3年,他一直在钻研制作新型户外节能环保垃圾桶,梦想终于实现。 东南网9月18日讯(海峡都市报见习记者 喻兰 夏鹏程 文/图) 3年来,性格内向的他辞职在家,每天上午帮忙父母煎包店的生意,下午则躲进屋内捣鼓,父母从不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直到今年3月5日,他突然拿着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来到父母面前,第一次开口向父母透露,原来这三年,他一直在钻研制作新型户外节能环保垃圾桶,梦想终于实现了。 昨天,海都记者联系上这位年轻发明家陈亚碰,分享了他多年的垃圾箱情结和全民垃圾分类梦想。当天,他的朋友小苏也是头一回看见亚碰制作的闽南古厝造型垃圾箱。 古厝造型垃圾箱 还将融入东西塔元素 昨日,在煎包店里,记者乍一看,这红砖古厝的精美模型,让人想不到竟是个垃圾箱。亚碰介绍,他发明的这款垃圾箱供户外使用。设计有三个盒口,每个各对应一个筒体,分别用来投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亚碰说,设计成古厝造型的灵感,来源于家乡洪濑。在家乡,时常看到年久失修的古厝被毁坏,亚碰决定用这种方式提醒人们关注身边的古建筑。下一步,他准备设计以开元寺东西塔、土楼为造型的垃圾箱。 过去三年中,亚碰的发明不断升级。这段时间,亚碰还做了几款球状垃圾箱,装饰效果增强,还增加脚踏装置,提高了便利性。但亚碰说,他最想推广的并不是这些造型精美的垃圾箱,他最希望的是,每个家庭厨房内都应设置专门的厨余垃圾桶,“如果只在户外使用分类垃圾桶,室内还是把所有垃圾扔进一桶,那么会大大降低垃圾分类的效率”。 沉迷做模型3年 家人都不理解他 在亚碰拿到发明专利前,陈爸爸陈妈妈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性格内向,高一就辍学的儿子,居然还能自学做成这样一件好事。 来自南安洪濑的陈爸爸,48岁,在北峰工业区开了家煎包店。日子过得安稳,可25岁的儿子却让人着急。陈亚碰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性格内向,高一时因成绩不好辍学。之后,他开过货车,在印刷厂干过活。 2011年,亚碰突然辞去工作,回家帮忙煎包生意。上午亚碰很勤快,可一到下午,亚碰就躲进屋里捣鼓,父母也搞不懂他究竟在干啥。陈妈妈一次整理房间时,发现有很多画有模型的图画纸,还经常发现塑料皮、纸皮之类的东西。亚碰悄悄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没让爸妈知道。父母以为儿子闲着没事做,做玩具打发时间。 在石家庄的弟弟,见他成天在家没啥出息,鼓动他去做生意。亚碰却坚定地说:“我的梦想还没完成。”父母也劝他去赚点钱,“你这样子找不到老婆的”。但亚碰“一意孤行”,终于,他拿到了专利,第一次信心十足地站在家人面前。终于,他获得了家人理解,陈爸爸说:“既然他肯花时间研究垃圾分类,我们就支持他,环保毕竟是件好事”。
沉潜三年,陈亚碰终于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因一档电视节目 他微博宣传垃圾分类 亚碰钟情于垃圾分类,不惜花大量时间钻研,和他从小就喜欢看环保纪录片、科技片有关。“我从新闻节目中了解到中国水污染、空气污染很严重,让我痛心”。虽然环保种子早已在他年轻的心里发芽,但是真正动手制作一款垃圾分类处理箱还是在2011年。 三年前,亚碰看了一期讨论垃圾分类的电视节目,节目中说,一位小区住户说道,家庭通常只有一个垃圾桶,无法分类,况且别人不分类,就算自己分类了也起不了大作用。住户的这句话很触动亚碰,“垃圾分类,首先必须重视家庭垃圾的分类,提高全民自觉,这需要有配套设施”。因此,他决心发明一款美观实用的垃圾箱。同时,两年来,他还以“中国梦我之梦”的微博账号不断宣传垃圾分类知识识,推广自己发明的分类垃圾桶。 获泉州市政肯定 垃圾分类仍有很长路要走 对于陈亚碰发明的垃圾箱,泉州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容科陈科长和泉州市环卫处办公室荆主任都很欣赏。荆主任说,垃圾分类是一个连贯的环节,从收拣、清扫、收集、中转、运输、终端处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做好分类收拣只是最基本的工作。一方面政府的配套设施要跟进,另一方面就是要培养市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希望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泉州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容科的陈科长表示,泉州从2012年就在全市推行垃圾分类试点,但是几年下来,并不是很成功。一是垃圾终端处理设施不齐全、不完善,二是全社会环保意识没跟上,改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厨余垃圾是垃圾分类处理中的一个大项,泉州的餐余垃圾处理厂正在进一步规划选址之中。 陈科长还建议,亚碰在设计中要注意可操作性,特别是家庭垃圾分类中,垃圾桶数太多市民不方便,推广起来就有难度。陈科长建议亚碰多去参加一些环保协会、环卫协会的活动,推广自己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