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民生>城事要闻> 正文

记忆中的“荷兰村”在哪里? 离散31年老兄弟相拥而泣

qz.fjsen.com 2014-09-14 08:07:38 李昌乾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记忆中的‘荷兰村’在哪里?”追踪

海都记者两个月三赴莆田,联合多方力量,终圆六旬旅菲侨胞庄文皮寻亲梦

离散31年团圆 老兄弟相拥而泣

昨日,庄文皮(右)与哥哥陈忠清(左)相见,两人哭得像小孩

相关新闻:

记忆中的“荷兰村”在哪里? 65岁菲籍华侨寻亲

东南网9月14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见习记者 李昌乾 文/图)两位老人,血脉至亲。一个65岁,一个68岁,一个一口地道的闽南话,一个说着莆田方言。他们在这世上没有相处过几天,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血液中的亲缘,让他们一见面,就像孩子一样抱着对方痛哭。

65岁的旅菲侨胞庄文皮老人,因儿时被莆田的亲生父母送养他人,一直想寻亲。31年前,他曾寻得亲人,但受困于当时的通讯条件,以及18年的旅菲经历,他再次与莆田亲人失联。

庄老先生的寻亲故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国内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以及菲律宾商报等海外媒体的关注。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庄老找到了二哥陈忠清。昨日上午,海都记者随庄老和家人、石狮菲华归侨经济促进会的工作人员,一行10人的寻亲团前往莆田,圆了老人的寻根心愿。

重聚

未及开口 泪已先流

昨日上午,我们的寻亲队伍在出发前,先与远在莆田的陈忠清老人取得了联系。憨厚朴实的陈忠清听到消息后,有点激动,赶紧让人将不在家的两个儿子叫回来,并着手准备好吃的,在家中翘首等待。

车队在莆田荔城区濠浦村安置房小区停下,陈忠清早已出门来迎。见到亲弟弟庄文皮,陈忠清两眼紧紧地盯着他看,好像在仔细分辨这张和自己长得如此相似的脸,又好像担心弟弟再次离开自己的视线。

兄弟二人一言不发,互相搀扶着上了5楼,进家门,在客厅分坐。未及开口,泪水率先从庄老的眼眶里滚落。他眼泪汪汪地抽噎着,哥哥陈忠清也湿了眼眶,哽咽着说不出话。两人伸手互相搂住对方,都哭得像孩子一样,一屋子的人都被打动了,如果还有生疏,这一刻都会被泪水融化。

待情绪稍稍平复,庄老开始用浓重的闽南语,向哥哥诉说这分开30多年的苦涩经历,只听得懂莆田方言的陈忠清,却一直耐心地听着。

外甥吴毅,虽然对突然冒出一个舅舅感到惊讶,但还是从三公里外的家里带来母亲的照片。庄老看到照片,一眼就认出这是大姐,只可惜她早已过世。

讲述

幼时离散 老来团圆

7月4日,本报报道了65岁的旅菲侨胞庄文皮老人的寻亲故事。他儿时被莆田的亲生父母送养他人,尽管中年时曾找回二哥陈忠清,但因为旅菲18年,最终还是遗失了故乡“荷兰村”(音)和所有血脉至亲的音讯,寻根成了老人的心结。

41岁的二侄儿陈立丰,至今仍记得31年前的冬季,父亲和叔叔的第一次认亲。

当年他才10岁,一天放学回家,看到一个身着西装、肩背篷布挎包的男子,在其他人的带领下来到家门口,说是“回来”找他父亲。父亲陈忠清当时正在江口镇做水泥工,离家有20多公里。10岁的陈立丰得知对方来意,就坐着班车,往返花费2个多小时,把父亲找回家。

父亲和叔叔,根据父母留下来的红布相认了,兄弟两人抱头痛哭。

31年后,曾经的稚子已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家族成员也从过去的几人添加到现在的10多人。再见面,叔叔满头白发,看上去比父亲还显老,陈立丰心中感慨,再次相聚来之不易,他和家人都会好好珍惜这份亲缘。

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孙侄媳妇吴燕芳说,“叔公,欢迎回家,常回家看看”。离别之际,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和地址,庄老的儿子还教叔伯家人如何拨打越洋电话,陈忠清表示,近段时间会亲自到晋江相聚。

寻亲

海都帮忙 好人牵线

这次相聚,还要感谢一位来自莆田的热心读者。就在本报报道的几天后,热心读者郑庆尧先生拨打海都热线通968111说,“报上写的好像就是我们那个地方”。原来,莆田城厢区霞林街道有个“木兰村”,与庄老记忆中故乡的村名、地理位置、村庄姓氏等都极为相似。

郑先生看到报道后,一心一意想帮庄老找到亲人。他开始寻找和联系可能是的村庄,甚至采用排查方法慢慢锁定,并多次亲自指路、带领寻亲团走访。他还将寻亲故事发布到当地论坛,寻求网友帮助。“我先向村里的老人会咨询,村里有没有陈姓,接着在60~70岁的年龄段寻找‘陈冬清’(音),再询问有没有送养信息。”一条条断裂的线索在努力中被重新联结,一个个残缺的故事渐渐拼合,他最终找到了莆田荔城区濠浦村下亭自然村的陈忠清。

8月18日,在郑先生的牵线下,庄老兄弟二人在下亭村相见。相似的面容,让陈忠清一眼认出了庄文皮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但庄文皮记忆中的小巷、河沟和矮楼,却无法与如今这宽阔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相重合。

相见却不相识。尽管陈忠清带着弟弟,四处去看已成废墟的老家遗址、村庙宫社及“卧鲤”河沟,仔细述说当年相见的种种情景,然而,庄文皮始终不敢与陈忠清相认。

直至昨日,经DNA检测结果确认,血亲兄弟终于相拥而泣。

庄老兄弟最终重聚,让郑先生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帮人寻亲的过程中,虽然他受过一些曲解,甚至有人觉得他是骗子,但最终一切都很值得。

庄老和家人也感谢海都报,“没有海都报的报道,就没有今天的团聚”。

石狮菲华归侨经促会对海都报表示感谢

□记者手记

一声感谢 一次感动

海都报的采访本,扉页上写着一句:“今天我为市民做了些什么?”作为记者,我聆听过很多人的故事,不轻易被打动,但首次听说庄文皮老人的寻亲故事,我便被感动了,内心希望能够最终促成其找到亲人。

两个月里,庄老或独自或结伴,前后六次踏上寻亲路。他清晰地记着自己到过的每一个村庄,似乎哪怕把这世界翻遍,也不放弃。有一次又无功而返,他一个人遥望远方,似乎在问这茫茫世界,与他血脉相连的故乡在哪儿?然后,他一声不吭地上车回家。

采访过程中,我也结识了庄老的二儿子庄冬煌,他在大洋彼岸牵挂着父亲的心愿。他说“养子方知父母恩”,在外游子的思亲之痛,外人很难知晓。在这两个月里,我多次与他深聊,一起经历着失望,期盼着希望。线索中断时,他说尽人事,听天命;找到陈忠清后,他对我说,感谢有你,回国后与你一醉方休。他不知道,我也感谢他们,感谢与他们的故事相遇。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