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丝故事NO.6 一缕香 万里奔波 寻回“香料中的钻石”
林文溪展示珍贵香料 东南网8月8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徐锡思 谢杨 文/图)宋朝末年,一个名叫蒲寿庚的阿拉伯大商人,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恼怒蒲氏家族跟元朝结盟,对其流放和追杀,蒲氏后人分崩离析,其中一脉避居永春,继续靠祖传技艺扎根谋生。 今年7月,永春县正式挂牌“中国香都”,这与“海上丝绸之路”又有哪些渊源?要解开这些谜团,我们从一个永春的香道传人,只身前往越南寻香的探险之旅,可以窥见一二。 香缘 作为永春达埔兴隆香坊的第三代传人,16岁的时候,林文溪已经能够闻香识物。“鼻子灵还不够,要对各种配方非常熟悉。”林文溪心里记着的无数配方,都是几百年来的家传积累。 2012年,冬至前一天,当代诗人余光中应邀品鉴了林文溪的香,欣然题词:“永春篾香的工艺极其难得,闻名遐迩。你的香品让人闻了之后,心旷神怡,修心养性。” 能受到文坛大家的认可,林文溪颇为得意。70年前,也是他家的香,还打动过弘一法师。“那是1939年,弘一法师到蓬壶普济寺静修,经过达埔汉口,被一家香坊吸引,正是我家先祖的香坊。”林文溪说,当时,大师一进门,便双手合十,连呼“施主兴隆!佛祖尊荣!”得此福缘,家里从此把香坊取名为“兴隆”。 这么好的香艺从何而来?林家并不居功。“宋朝末年,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家族,垄断泉州香料贸易近30年,后来被明朝官方流放,其中一脉到了永春达埔,在汉口村安家。”林文溪说,制香工艺是蒲氏后人的传家之宝,但逐渐外传,成了当地一门特色产业,他只是受益者之一。 香旅 配方再精妙,效果看原料。为找到更好的香料,2004年,林文溪启动了他的越南之旅。“我在广西认识的一个香客说,东南亚最好的香料,在越南中部的惠安,是个古镇。” 等不及收集更多信息,林文溪单枪匹马闯了过去,果然见到了各种各样的香料。不过,很多一看就是假的;好不容易找到真正的上品沉香,却苦于身份资质不够,买不下来:沉香是高端交易品,交易由当地政府监管。 转机出现在2007年,一名叫王蔼强的华人出现。“他当过将军,也喜欢研究香料,听说我是从福建来的,很快就成了朋友。”林文溪说,永春篾香长期出口马来西亚、印度、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在圈里的名声很响。有贵人相助,林文溪终于通过官方渠道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奇楠沉香,号称“香料中的钻石”。 这段香缘一直延续着。2012年,王蔼强亲自来到永春达埔,为林文溪留字“香飘四海”,就挂在公司,寓意中国一方小镇,凭一缕香,就能建立起与世界的联系。 香都 7月22日,“中国香都·永春达埔”正式授牌,永春县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制香基地。尽管如今蒲氏家族人口并不多,但从明末清初开始传习下来的香道,已发展衍生出296家香企,从业人员近3万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还出口到欧洲、东南亚等地区。 在永春县,像林文溪这样的香道传人和冒险故事,还有很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以香起家、因香发展、为香奋斗,奔波于海内外,撑起了“中国香都”的大版图。 2013年,永春香产业链实现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173%。永春县委书记林锦明说,国家“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为永春香产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使香企与这些国家和地区联系日益紧密,前往处在“海丝经济带”的国家去购买香原料的企业越来越多,更加深度地参与到了“新海丝”的贸易合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