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五娘”传说:热衷善事 出资修建陈三坝
陈三坝与“陈三五娘”传说 陈三坝(杨安东 摄) 近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公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泉州“陈三五娘传说”成功入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台商投资区,有一道泉州最早的水库堤坝,相传,当年陈三和五娘从潮州回到梧宅村后,热衷于善事,看到村中农田灌溉需要,就出资修建了这座水坝,故当地的百姓称其为“陈三坝”。 陈三五娘故事流传久远,自宋代以来,不仅在泉州、潮州两地传唱,还远播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如今,更是衍生出曲艺、舞剧、话剧、长篇小说,以及电影戏曲等文艺作品。洛阳镇文史研究会会长陈德杉认为,陈三和五娘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人”,现仍有迹可寻。在台商区的陈坝村,至今也传唱着他们的美丽爱情故事。 陈三生活在南宋末年,大名陈麟,字伯卿,因排行第三,所以叫陈三,其老家在洛江区河市梧宅村。台商区洛阳镇的陈坝村与梧宅村相隔不远,村里有一道水坝,叫留公陂,旧名丰谷陂,俗称陈三坝。绕过一排简易的民居,就可以找到这座窄顶水坝。走在通向堤坝的小道上,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坝下流水清澈可见,水面上长满了浮藻。清风扫过淙淙的流水,沁人心脾 。 “‘未见其坝先闻水声’,这是许多来参观的人对堤坝诗意形容。陈三他家离这座堤坝有两公里路,当时,看到村中农田灌溉有困难,他们一家就出钱修建了这座堤坝。” 陈德杉介绍说,堤坝建完后,附近农民人人欢悦,额手相庆,因为它的建成对洛阳镇一带的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灌溉,还兼有引水冲淡扩大耕地之功能,所以也有了“毒田化为甘壤”这一说,所以除了陈三坝这个名字外,也有人叫它“丰谷陂”。后来在明朝时堤坝被洪水冲垮,泉州太守屠倬主持重修,所以也有人叫屠公陂。 陈三坝横拦于台商区洛阳镇陈坝村与洛江区双阳街道前埭社区坝南村之间,西侧成为人工湖,东侧通向洛阳江下游。《泉州府志》记载:陈三坝,旧名丰谷陂,为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右史留元刚倡筑。后人为纪念留元刚业绩,又称为留公陂。最早陂只筑纵六十步,横一百三十尺,深为横的五分之一。有土石堤及五斗门,可灌田三千六百余亩。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土堤被洪水所损,泉州太守屠倬于陂左筑堤三十六丈,深九丈五尺。后历代均有修葺。196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以旧堤为基础,重建为花岗岩石堤挡河坝,堤长150米,高3米,作闸门15孔以泄洪。陈三坝是泉州最早的水库堤坝,1998年3月,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陈三坝已经成为陈坝村重要的人文景观。 (记者郭慧杰 陈智勇 通讯员杨安东) |
- 2014-07-25“陈三五娘传说”入选国家“非遗” 文化价值斐然
- 2014-07-24泉州“陈三五娘传说”入围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单
- 2014-05-08迷恋相关故事 泉州一市民网上建陈三五娘纪念馆
- 2014-02-08梨园戏经典剧目展演 六代传承人演绎《陈三五娘》
- 2013-12-30《陈三五娘》申报国家级非遗 读者建议重新拍成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