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 该不该删见义勇为?
日前,教育部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公众征求意见—— 删“见义勇为” 添“会自护懂求救” 核心提示 日前,教育部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公众征求意见。新版《守则》合并了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将70条要求精简为9条,并删去“见义勇为”等表述,引起了各方关注。 □本报记者 曾聪虹 实习生 吴安妮 看法 更“接地气”,通俗易懂 教育部公布的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着重于三“爱”、三“讲”、三“护”,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护家园。 其中一些变化备受关注,例如,现行版首条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增加了“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会自护懂求救、垃圾分类低碳生活”;删除“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内容。 对该征求意见稿,教育界人士认为更切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泉州师院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曾雅茹说,这次的修正意见稿有归类,而且每一类别都会用概括性的短语来命名,分类更加清晰,便于讲解和推广,宣传和引导,也便于学生记忆和执行,同时评估学生的行为是否真正达到了中小学生的行为准则时更加明确。 而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赖耿丰认为,这体现了教育改革方向和德育实效,更加契合实际,更有可操作性。 家长洪女士的孩子即将升初一,在她看来,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更“接地气”,通俗易懂,“要求也更让学生力所能及”。 争议 该不该删除“中小学生见义勇为”? 征求意见稿中删除见义勇为的内容引发了不小争议。有网友担心删除“见义勇为”会使“老人跌倒不敢扶”的现象越来越多,“见义勇为”是传统美德,应得到发扬和传承。 对此,曾雅茹表示,这是符合中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改动,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对自己的保护。从其身心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中小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别人,“他们难以做到这一点”。“见义勇为”不是一删了之,而是将重点放在“自护”和“求救”上,这种改动更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 赖耿丰说,中小学生尚未成年,对他们而言,更重要的是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减少受侵害的可能性,这是对生命的负责。“热心志愿服务”、“会自护懂求救”的要求对孩子的成长同样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删除“见义勇为”内容,绝非让学生“见义不为”,而是希望他们能根据自身特点在“自护”和“求救”的基础上“见义智为”,这是更理性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