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用力将土踩进模具,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先是踩土。老陈说,最早用水牛踩踏,去年改用机械,原料是从稻田里挖出来的深层土和黏土等,整个踩踏要花一天时间,直到土变得既黏又有弹性。
印坯采用十分原始的工具——木质的模具盒和绷着钢丝的木架,老陈赤脚用力将土踩进模具,然后用钢丝架轻轻一刮,薄薄的瓦坯便做成。
最费时的要数风干,天晴需要10到20天,若是雨天则需要近两个月。入窑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每一摞有几十斤重,抱在怀里要十分小心,防止破裂。
高潮将出现在最后的烧制,整个过程要历时半个月。“一片瓦,两斤煤,1斤水呢!”老陈介绍,开始烧窑时,要在窑洞口点燃柴火预热,烧一天,此时窑内温度渐渐升高,换火力更猛的煤烧制,连续烧制七天七夜。
经过火的淬炼,还要历经7天水的考验。瓦窑顶部可以蓄水,窑顶的水渗透进窑洞,遇到高温瞬间变成蒸汽,在发生神奇的转变后,被烧得红彤彤的瓦片蜕变成了防水性更好的黑瓦。
“一片黑瓦一块钱,成本就要9毛,利润低,又是体力活,年轻人不愿意干,会这门手艺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老陈忧虑地说。
今年,岵山镇对塘古街进行立面改造,一些黑瓦老房子要重新装修,一下子就找老陈买了几万片黑瓦。岵山镇的陈副书记说,未来他们还打算在老陈的瓦窑边上建一个体验基地,让到岵山游玩的人,也能体验一把制瓦工艺。
这,或许是另一种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