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泉州古港拥抱新朋老友
“一带一路”给泉州带来发展机遇 ——访泉州师范学院闽东南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威毅 东南网7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通讯员 林伟荦)“虽然世界经济总体上未实现稳定复苏,可是,东盟与中东却成为泉州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近日,泉州师范学院闽东南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威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发达国家的传统出口市场陷入低迷,泉州遂在东盟、中东等地区开拓新兴市场。泉州出口东盟的产品,主要来自纺织服装、鞋业、机械装备制造等五大传统产业,而进口的多是煤炭、木材等初级产品。在泉州的对外贸易中,这些新兴市场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对泉州与东盟、中东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汪威毅认为,双方目前的这种进出口贸易规模和商品结构,在短期内将保持稳定。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将对泉州产生重要影响,为该市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机遇。第一,“一带一路”战略将依靠我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继续推出基建、交通的互联互通,以及贸易投资的便利化等措施。东南亚是泉州华侨的主要聚居地,而泉籍华侨在当地有很大的经济影响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通、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可以更加巩固泉州在该地区原本就紧密的经济联系。第二,泉州以东南亚和中东地区作为原材料的进口市场,而把这两个地区作为制成品的出口市场,经济上的前向、后向产业关联性都十分紧密。“海丝”与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运输通道高度重合,提升这些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和外交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作为“海丝”的起点,泉州将在其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背景链接>>> 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宋元时期,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成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东方第一大港”。 唐朝时,随着海外贸易往来的发展,泉州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最多的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成千上万的穆斯林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经营香料、珠宝、丝绸、瓷器等货物贸易,催生了佛莲、蒲寿庚等著名阿拉伯大商巨贾。 频繁的国际交流,使多元文化在泉州交汇相融。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时,将泉州列为最重要的考察城市之一,并把全球首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确立在该市。该市保存了丰富、完好的历史古迹,赢得“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等文化美名。 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泉籍乡亲走向世界各地。目前,泉籍华侨华人有790多万之众,分布在5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 |
- 2014-07-10以文化支点撬动泉马交流 访马来西亚知名学者
- 2014-07-09新“海丝”时代:马六甲泉籍华人转身旅游业
- 2014-07-08马来西亚泉州会馆 ——泉马“海丝”乐章见证者
- 2014-07-07“海丝”建设带来新机遇 建设中泰命运共同体
- 2014-07-03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海丝沿线省区期待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