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主示收藏的乐器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从中原传到闽南地区来的,这些中原音乐同闽南地方音乐互相渗透融合,孕育出了现在的泉州南音。在台商区,拥有不少的南音爱好者,他们通过成立社团、建立协会、组织进行会唱交流等方式来传承这一古老乐种。而在洛阳镇屿头村,有一位收藏爱好者,他以选择收藏南音古乐器的方式来保护与传承南音,他叫张主示。 访器不易 贵在辛勤与诚意 在张主示的家里,一张古床上摆放着琵琶、洞箫、品箫、三弦、二弦、云锣等数十件古旧乐器。他告诉记者,这些乐器是传统南音演奏中要用到的乐器,随着时间的变迁,这些具有传承性质的古老乐器,已经越来越少。“这些能证明古时南音兴盛的老乐器如果没有人去注重收藏和保护,毁坏或者遗失了,对于南音发展史来说,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张主示曾是中学的历史老师,上世纪7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一把制作于明末的南音琵琶,从此他便与南音乐器结缘。说起这30多年来寻访乐器的艰辛,他深有感触,为将一把好乐器收入箧中,很多时候他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得以“年”计。 在他的藏品里有把古琵琶,他用了4年多的时间,才如愿以偿。“当时,得知这把古琵琶在惠安辋川,我就上人家中询问,可是,对方反应冷淡,就是不卖。我并没有灰心,常常不请自来,买点东西上门做客,有时就算到附近的乡村办事也要绕道上门拜访。”张主示说,“寻访贵在坚持,重在诚意。渐渐的,我把这家的儿子说动了,可他父亲仍不愿卖。我也不气馁,继续软磨硬拖,不时到他家去泡泡茶,聊聊天,后来这家人终于被我诚意感动,把琴转让给我了。”
张主示 与琵琶结缘30余载 琵琶是演奏泉州南音的主要乐器,在乐队中起着指挥作用,是南音演奏乐器中的“万军主帅”。在张主示30多年的南音老乐器收藏经历中,琵琶占了四分之三,其中,一把名为“凤鸣”的琵琶格外珍贵。“这是我收藏的年代最久、保存尚完好的一把琵琶,从琵琶的老旧程度和这把琵琶的主人讲述推测,应是明末清初之物,流传至今已有近400年的时间,现时弹奏,它的声音依然清脆悠扬”。 张主示介绍,古人制作的琵琶工序繁复:从挑选木料,挖刻音桶、架上天尺、覆上梧桐面板、配上凤头,然后上瓦灰、覆葛布、又经多次上漆、磨光,配上品相、弦轴、复手等部件后,最后镌刻上优美的琴名(有的还加刻印章),这整个制作程序跟古人制作一把古琴的程序是相似的。因为制作过程的繁复和细致,以及年代的久远,这些古老的琵琶无疑都是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张主示说:“一把好的琵琶,它在音乐上和艺术上的价值是可以媲美名古琴的。”而随着南音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古人用于演奏的南音乐器的存在和传承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把南音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 南音是我国古代音乐保存得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在秦汉时期,中原的古乐经过社会的变迁和战乱时人群的迁移,进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会一体,形成了泉州南音。在近千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泉州南音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又吸取了宋元戏曲的特长,而逐渐形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悱恻、唱腔珠圆玉润的美妙古乐种。它因其历史悠久、数百年来如活化石一样传承至今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音具有古老的传承性,它的乐律严谨固定。假使跨时空设想:让明清时代的弦友跟我们现当代的弦友聚在一起,也能很和谐地演唱演奏起南音来。”张主示这样认为。 “南音古乐器作为南音发展史的重要载体,是具有不菲价值的艺术珍宝,是不能再生,不能复制的。”张主示对记者说:“为了让我的收藏形成系统,古乐器我是能收一把是一把,即使是破的、残的,也会收藏起来。因为它们都是研究南音古乐器的实物资料。”根据自己收藏多年的经历,张主示还编写了《泉州南音老乐器赏玩》一书,这本书虽然还只是初稿,但是拥有不少他自己的见解,里面不仅详细介绍了南音的基本信息,发展历史,更是汇集了张主示30多年收藏研究琵琶、洞箫、拍板、二弦、三弦等各种南音乐器的赏玩方法,极具参考价值,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尽快出版。 准备筹建南音老乐器博物馆 南音作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经过了1000多年的传承,乐器的制作工艺不断革新,部分演奏乐器也出现了更替,张主示告诉记者,自己共藏有300余件老乐器,其中琵琶就有200多把,另外还有近百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云锣、铜钟等老乐器,这些乐器的年代从明末、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初期直到文革前。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收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南音以及南音乐器的历史传承。据了解,张主示收藏的200多件琵琶大多存放在朋友的公司里。他表示,目前正在跟朋友商量筹建一个泉州南音老乐器博物馆,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会向社会展示自己收藏的古老乐器,让更多的人参观欣赏,从乐器层面来了解南音。 (记者郭慧杰 陈智勇 通讯员杨安东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