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刚刚结束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创新、制造业,这是与泉州密切相关的词。在创新转型的关键时期,泉州如何推动泉州制造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迎接来势汹汹的新工业革命?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支持企业全方位创新”行动的当前,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带领一批制造领域的院士、专家来泉,深入泉企调研走访,为泉州下一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进行“顶层设计”。 多日的调研,让院士专家们进一步了解泉州制造业的特色与发展现状,在最后的座谈会上,十余位院士专家提出真知灼见,为泉州制造业未来指路。 为实现“泉州制造”向“泉州创造”转型,泉州市将由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质监局、工商局、信息化局等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共同配合中国工程院开展调研,做好“泉州制造2025”的编制工作。 □本报记者叶舒雯 郭雅莹 通讯员邱强攀/文 林劲峰/图
希望泉州发展成世界级创新型制造业基地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 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发展好制造业 中国制造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进一步发展好制造业。为此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这是一个大战略,需要动员全国的力量来做好。当前,我们正与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预计明年完成。 【关于选择泉州制定地区版“中国制造2025”】 泉州拥有非常好的制造业基础 中国制造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我们想在一个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制定一个地区版的发展纲要。我们走了许多地方,发现泉州在制造业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但在拥有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和全国很多地方一样的新挑战,所以我们这次把泉州作为重点进行调研,这对制定“中国制造2025”发展纲要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关于实施“泉州制造2025”的意义】 推动制造业走向产业链中高端 为制定好“泉州制造2025”,中国工程院将动员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与泉州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研究,希望助力泉州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创新型制造业基地。 如何去实现?根本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习总书记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人类社会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我认为,这对我们是一次历史性的挑战和机遇。以机器人为例,国际上有舆论认为,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这与我们所实施的“数控一代”不谋而合。这样的新技术新领域还很多,我们要审时度势、抓紧谋划。 我们下一步要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进军,要通过新的工业革命使这些产业走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这也是我们实施“泉州制造2025”的重要意义。 【关于“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的编制工作】 院士专家助泉企开拓发展思路 下一步,我们的院士、工作组同志将一起制定好“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今后将考虑让院士为泉州企业家、领导提供指导、搭建平台,为泉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提供帮助。我们也将按照边编制、边规划、边行动的要求,促进泉州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如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泉州“数控一代”示范工程。
欢迎泉企申请项目研究经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中科院院士姚建年 此次来泉调研,是打造“泉州制造升级版”的一次重要行动。作为泉州人,我感谢中国工程院对家乡的厚爱。这两天,我们走访了很多企业、召开了不少座谈会,海天、光微等企业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1986年成立,在人才建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为国家经济建设、企业技术支撑等方面提供一定的资助和支持,如对重大研究计划、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等有不同的额度资金支持。欢迎泉企、科研机构向我们申请相关项目研究经费,基金委将与泉州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
发挥优势探索人才引进新模式 ——教育部原副部长 吴启迪 制定《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形成了有特色的制造产业,泉州制造业也有许多优势,如发达的民营经济能有效地发挥市场作用,这是一大优势。同时泉州还拥有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影响力很大,这是另外一大优势。 泉州如何充分发挥优势、充分利用产能,在“两化融合”中占领国内市场?我建议泉州制造在利用总部经济借势发展,并在原来的产业基础上另辟蹊径,发展新业态、新产业,例如机器人制造领域,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是无量的。除了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对家居机器人的需求也会增加。同时探索高校资源引进、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努力在大数据环境下进一步有所作为。
企业致力转型 政府创优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院士李培根 《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及2020行动计划》目前正在制定,不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对泉州制造有进一步的认识,认清泉州在中国制造业大格局之中扮演的角色是做好发展纲要的前提。 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我们绝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中小型制造企业要有信心和底气。所谓的产品转型,是在传统产品上赋予其新的技术含量。以机床生产为例,传统机床产品加入数控技术,甚至实现智能化,就是转型。泉州制造转型的关键在于从产品、技术手段、商业模式到生产组织,如何将信息化全方位融入,泉州制造业里已经展现了很多例子。政府方面,软环境上,建议对企业家进行组织培训,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硬环境上,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也可为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走在标准体系改革的最前沿 ——国家质检总局原总工程师、国务院参事 张纲 泉州如何创新转型,走出质量效益型道路?对企业,我建议:一是加快企业为主体的标准化建设,俗话说,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劳力,泉企应当发挥集群优势,除领衔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外,还可通过制定联盟标准、社团标准等形式,走在标准体系改革的最前沿;二是推动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树立一批质量标杆性企业;三是从品牌设计、维护、宣传及评价等全方位系统培育品牌。 对政府,我建议:从质量角度看待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质量敏感性产业,创建质量强市;优化品牌培育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建立品牌培育示范区与品牌评价机制等;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标准建设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质量检测中心,培育质量人才。
突破传统发展“产品+服务”模式 ——同济大学院士 郭重庆 我很佩服泉州人用30多年时间白手起家,走出一条市场化路径,诞生了一批创业领袖,造就了奇迹。 第三次工业革命中,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互联网将重新定义制造业,泉州制造业要有危机意识。今后,制造业产品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核心价值不再只是产品本身。我们的制造商有一种文化情结:以自我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而互联网企业却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以生态链为中心。传统制造商必须跳出固有思维,变以产品为中心为以客户为中心,走向“产品+服务”相结合的模式;从产品阶段的生产资源的整合模式,走向平台阶段、生态链阶段的整合模式,运用云计算等,使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销售均处于开放的平台之中。
提高创新能力 培育示范企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原总工、院士 袁晴棠 泉州聚集了这么多制造业品牌,民营企业家们的创业精神令人感动,许多企业为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做了许多努力,泉州市委、市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尽管泉州已经是制造大市,但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市场竞争,泉州仍需要做强。如何增强泉州制造的竞争力?首先,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创新设计能力;其次,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生产高附加值的制造产品,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产品,激励发展高端的产品;第三,建议实施绿色制造,增强制造业的可持续性;第四,发展有泉州特色的新型服务业,服务实体经济;最后,结合泉州2025纲要的制定和编制,重点培育一批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为行业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做好总体规划 完善基础设施 ——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科技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院士 李伯虎 泉州政企对于发展泉州制造业的决心与需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泉州制造产业以传统制造业起家,特色比较鲜明。 在传统制造业都在寻求转型升级的当下,泉州首先应该做好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要根据泉州的特点,让信息化、智能化与泉州制造业有良好的融合。此次座谈会,我主要展示我与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智慧云制造,智慧云制造与传统制造技术的不同主要在于智能化,它的模式就是由原来的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的网络化、协同化、敏捷化、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我建议,泉州制造目前在基础设施、信息网络、技术手段、经营方式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才能为新技术系统的应用提供保障。
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服务 ——福州大学校长、院士 付贤智 在这次调研中,我感受非常深的一点,就是企业家身上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泉州民营企业发展有着巨大的活力,我深深地感受到企业家们强烈的开拓创新的意识、品牌意识,还有带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愿望及对人才、技术的渴求。这些都是泉州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产品如何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如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核心创新体系等问题,需要政企共同思考。而作为高校,肩负的则是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更多人才和技术的责任,不久前,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研究生院晋江分院、石油化工科技园正式落户泉州,目前已经与泉州企业签订了十几项对接项目,更深的合作将进一步落实,期待为泉州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服务。
从品牌批发转向品牌零售 ——中科院软件所工业管理与设计中心主任、教授 韩永生 传统制造业销量下滑,外部原因是次要的,其本质在于既有商业模式失去竞争力。泉州制造业的固有商业模式为品牌批发型,传统订货会的模式易导致库存积压、现金流紧张,品牌受到负面影响。 只有检讨自身的商业模式来进行创新,企业才能进步。必须从品牌批发转向品牌零售,建立垂直一体化的整合体系和智能化拉链式的运营体系,追求供应商、生产厂、零售商多方共赢。具体就是采购、生产、配送等应全力配合销售,通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激励供应商快速响应,保证畅销品迅速补货、滞销品立即回收,从而优化门店结构,大幅提升利润。转型后的百丽集团,就是这样一个标杆企业,从2011年开始,该企业的销售业绩一路飙升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