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民生>城事要闻> 正文

天上会掉馅饼? 警方教你戳穿“高招骗子”

qz.fjsen.com 2014-06-06 15:05:42 陈邵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6月6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邵珣 通讯员 李肇兴)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昨日,泉州市公安局方面归纳总结了高考期间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要提高防范意识,以免落入骗子的圈套。

考试前:

莫信有考题答案 高科技作弊器材

案例:去年6月份,江西南昌3名大一学生,通过网络发布“高考答案”的相关信息,并标价每科答案为5000元至8000元不等,共有12名考生家长汇了数万元给他们,但最终却没等来考试答案,3名大学生随后被江西警方抓获,经查,所谓的高考真题、答案,都是子虚乌有。

二是不要轻信有所谓的作弊器材出售,即便是真的高科技器材,在高考中,也派不上用场。在泉州,2010年的国家司法考试及2013年全国研究生考试上,有考生利用无线电作弊,均被及时发现查处。警方介绍,在防止使用高科技器材进行作弊上,无线电管理局的监控都非常到位,在全市各个考场都全覆盖,一旦有人使用,马上就会被发现。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大队大队长陈宗庆:针对考试本身,主要防范两种类型诈骗。一是不要轻信社会上有出售考卷试题、答案的相关信息。陈宗庆说,高考试题、答案在启用前,属于国家绝密材料,有严格的保密措施,且全程有严格管理和监督,几乎不存在泄题的可能。

考试后:查分招生录取 环环皆可能有陷阱

在高考结束后,各种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的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警方针对几种常见诈骗类型,进行归类分析。

1.虚设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模仿正规招生网站等方式,向考生或家长传递虚假信息,进行虚假招生、免试入学等,抓住考生侥幸心理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进行诈骗,这种钓鱼网站行骗,同样存在于考试结束后的查分阶段,犯罪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会急切想知道考试分数的心理,在网上发布虚假查分网站,盗取考生资料、网络支付账号,甚至复制手机SIM卡盗取网上银行。

2.假冒招生人员诈骗

案例:2007年7月4日,江苏泰兴市张某家中,黄某、肖某两人自称在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有熟人,能帮其儿子上大学。还好,张某先前已看过当地公安机关张贴的“谨防招生诈骗提示”,随即报警,警方一查,两人果然是诈骗分子。

警方:犯罪嫌疑人往往会谎称是大专院校招生代理、招生人员,有“特殊关系”,暗示可以帮助考生提前拿到内部的指标或者计划外指标,在骗得家长信任后,索取相关费用实施诈骗。

3.冒充部队院校招生诈骗

案例:2007年7月5日,安徽池州警方抓获所谓“中国军事院校信息网”网站涉嫌招生诈骗的犯罪嫌疑人冯某,当场缴获其作案用电脑、私刻的印章及大量高校招生资料。经审讯,冯某对其私刻的印章并以中国军校联合招生名义通过互联网进行高考招生收取报名费、劳务费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警方: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着十分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计划外名额,也不会委托中介或个人招生。

4.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案例:2005年高考结束后,来自湖南各地的68名应届毕业生落榜了,一则广告让他们看到了上大学的希望:“湖南一家公司与沈阳某大学联合办学,招收定向委培生……”该公司一名姓周的经理还肯定地对咨询的学生说,“只要你想上大学,分数低我们也能帮你!”在每人平均交纳了4.2万元“学费”后,这些湖南学生拿到了沈阳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当年9月,这些学生陆续赶到沈阳,却被校方告知,通知书是假的。

警方:此类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提前收费,或寄送通知书后,让考生将相关费用打入指定银行账号进行诈骗。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切勿心存侥幸心理,勿轻听轻信正规途径外的其他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上当受骗,同时要认真了解高校招生的录取政策、规定及程序,一旦遇到此类情况,要保持清醒头脑并及时报警。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