虺湖慢行系统效果图
东南网4月23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陈建辉 文/图)目前,晋江虺湖养殖围垦等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将进行围堰拆除和湖底清淤等,明年正式启动生态修复工程。
晋江综合治理虺湖生态,并对虺湖周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本网去年曾作报道。昨天,晋江水利部门组织《虺湖生态修复工程规划》(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审查会,本次规划范围为虺湖岸线范围,面积约1.39平方公里,包括湖面和湖滨生态景观面积,规划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规划建议采用“以水治水”进行生态修复,让“晋南双珠”之一的虺湖重现“烟波十里,鸟飞鱼跃”的壮阔景观。
建截污工程提升防洪功能
如今的虺湖,被一道道围堰分割成小块鱼塘和耕田,更致命的是,周边工农业和生活污水注入,让虺湖变成一个墨水缸。规划提出,启动截污工程建设,在虺湖堤脚外埋设截污管道、箱涵等。
根据预测污水流量和雨量,将在虺湖南侧埋设一段长约2.7公里、口径1200毫米的玻璃钢截污管道,起于英林村,往西南向沿虺湖环湖堤防内坡脚布设,终于虺湖排洪闸下游;虺湖北侧则埋设一段长约1公里、口径500毫米的玻璃钢管,起于仑上村,沿虺湖环湖堤防内坡脚布设;而虺湖东北侧钞井溪与晋石高速公路交叉处,沿高速公路坡脚往东南方向延伸至虺湖排洪闸下游,这一段建设一段约1.2公里的截污箱涵。
生态修复的另一个重点是提升虺湖周边区域的防洪能力。眼下的虺湖湖面严重萎缩,滞洪削峰能力基本丧失,况且虺湖上游钞井溪部分已按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下游湖漏溪干流防洪标准则是20年一遇,唯独中间的虺湖周边尚未设防,水闸也年久失修,亟待整改提升。规划建议,虺湖周边要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设防,并改建完善防洪水闸等设施。
连通龙湖并完善慢行系统
虺湖上游截污后,入湖水量将锐减,要让虺湖有一湖活水,就得考虑与直线距离仅隔1公里的龙湖水系连通。据了解,目前龙湖常水位为12.5米,虺湖常水位为10.5米,两大水系有约2米的水位高差,为此,可沿村道和耕地布设管道,实现自流连通。规划建议,水系连通管道采用一段长约1.8公里、口径1200毫米的玻璃钢管,设计规模为1立方米/每秒,取水口位于龙湖南部,沿仑上村的村庄道路布设,出口位于虺湖入口处和被高速公路分割的虺湖东部。这样,属饮用水水源的龙湖清水的注入,不但可缓解枯水期虺湖的湖面保持,还可提升虺湖水质和生态景观。
另外,规划建议按照“一湖(虺湖)、一堤(虺龙堤)、一廊(连接慢行系统和步道的景观廊道)、多点(景观小品等)”格局,来指引生态景观建设。具体包括建设生态护岸和湖滨植物景观带,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美化湖边亲水景观,完善慢行系统和人行步道。
同时,还要加大湿地修复力度,多种植芦苇、香蒲、荷花等曾经的虺湖优势水生植物,以及香草根、美人蕉等形成生态浮岛(浮床),并放养鲫鱼、鲤鱼等虺湖早期天然鱼类,来调控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