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玉斗公路站:每一分付出都为了一分平安
“我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出行朋友的一分平安” 东南网3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程枝文 实习生 陈桂叶 通讯员 苏福斌 施由森) 时间:2月28日 地点:永春县玉斗公路站所辖的49公里盘山公路 这一天,玉斗公路站所辖的省道306沿线,部分路段出现浓雾天气,能见度不足50米。早上7点45分,公路站的8名养护工已集结完毕。穿上橘黄色的工作服,他们把畚箕、扫把、油锯、铁锹、铁锤等作业工具放进公路养护车,在站长康清洁的带领下,分成两组,准备开始线路巡查。 玉斗公路站有养护工14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小的40岁,其中有2名女性。虽说人手不多,他们却负责辖区内49公里公路的管养。这段公路90%以上是双车道的盘山公路,弯多坡陡,每天通行的大货车达3000辆以上,是永春县域公路中最难啃的“骨头”。 8点整,康清洁小组的公路养护车启动,记者随车采访。康清洁驾车在浓雾中缓慢行驶,寒风不住地往车里灌。“为什么不关上车窗?”记者被冻得直哆嗦,忍不住问道。“寒冬腊月也是这样,康站长开车,我们瞪大眼睛,认真巡查沿线的路面情况。”女养护工沈玉美耐心地解释。 15分钟后,车子开到一个山坡边,养护工黄生根突然喊了一声:“那边的涵洞又堵塞了。”若不及时疏通涵洞,很容易导致水漫公路,造成行车安全隐患。 停车设置好警示标志后,康清洁带队进入涵洞中。记者跟在后面,刚到洞口,就闻到一股腐烂臭味,差点呕了出来。记者往洞里一瞧,原来堵住涵洞的,是一大堆从山上滚下的乱石、碎木、淤泥和杂草。康清洁和同伴们穿着胶底鞋站在洞里,用铲子和畚箕把杂物一筐筐地运出来。遇到工具不好使的地方,他们就手脚并用地扒拉。 忙活了半小时,涵洞终于被疏通。这时,天空突然飘起了小雨,他们的衣服和鞋子都淋湿了。“有带衣物来换吗?”记者问。 康清洁笑了起来:“干我们这一行,从来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只有中午回去吃饭的时候,我们才能换衣服,平时只好忍着。这不,我十几年前就患风湿了。” 养护车前行不到1公里,在前方急转弯处,一辆大货车上突然掉下一堆砖头,碎块散落一地。康清洁把车停了下来,开始清扫路面。见他们拿着4斤重的大扫把,清扫起来灵活自如,记者便想试一试。可扫把到了记者手里,却怎么也不听使唤,不一会儿,记者的额头就冒出汗来,两手酸痛。 “经过这条路的大货车,大部分是运煤、砖头、水泥的,散落现象特别严重。我们每天要扫几十次,有时路面刚清扫完,不一会又脏了,我们只能不停地工作。”康清洁把几位同事叫过来,摊开双手,只见每双手掌上都长满了厚厚的老茧。 上午10点,在下洋镇涂山村附近,养护工郑成杰发现右前方路面的边沟严重损坏。“这样的大坑,如果不及时垫补,面积会不断扩大,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康清洁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跳进边沟,有的用铁锨,有的挥洋镐。 坑里有一块面积较大的水泥硬块,几人合力都搬不动。记者抡起10公斤重的大铁锤,上前帮忙。可竭尽全力敲了几下,记者的手指就被震得发麻。康清洁接过铁锤,连续敲打了30多次,水泥块才裂开。 “每天重复这样的工作,你们不觉得辛苦吗?”记者问。“这根本不算什么,跟以前比,已经好多了。”康清洁说,“在上世纪90年代,我开始当养护工。那时超载车辆多、管护资金少,路段经常沉陷,槽洞很多,公路养护又没有机械设备,全靠我们肩挑手扛。不仅辛苦,效率也很低,半天才能养护几百米路。” 说话间,车子来到位于达埔镇的清溪大桥边。大桥跨度长50米,仅桥墩高度就有20多米。康清洁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受超限车辆重压,市公路局已经决定对该桥的上部结构进行改造。每次巡线至此,他们都要顺着陡立钢梯下到桥底,仔细查看桥墩是否存在裂痕。 雨突然下大了。从桥底爬上来时,一阵大风吹来,记者撑着雨伞有些踉跄。此时,一辆满载煤块的大货车疾驰而来。康清洁眼疾手快,一把将记者扯了回来,记者吓得半天回不过神来。 “养护工每天都在路上走,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几个月前,就有一名同事遭遇了不测……”说到这里,康清洁用手擦了擦湿润的眼眶。 常年养护公路,康清洁遇见的车祸也不少。在不久前的一个傍晚,大雨过后,下洋村的一位村民开车载着妻儿,因为路滑,车辆冲入溪中。康清洁和同事发现后,马上停下手中作业救人。由于抢救及时,伤者最终转危为安。 都说养路工作特别枯燥,可康清洁不这么看:“我跟这条路打交道10多年了,每天都在巡线,和周边群众成了朋友。我的每一分付出,都是为了出行朋友的一分平安。” |
- 2014-02-06守护回家的人
- 2013-11-19永春养路工康清洁入选“最美养路工候选人”
- 2013-11-19永春养路工入选“最美养路工候选人”
- 2013-08-2884岁退休养路工义务捡石子29年 网友赞他正能量
- 2013-01-19永春康清洁养护公路19年 名“刻”玉斗公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