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启示:经验之谈
政府直接投资 效益循环增长 代表:青岛劈柴院 青岛劈柴院是中山路、北京路、河北路、天津路围成的街坊,是旧青岛普通市民经常光顾的最典型的“大众游乐场”、“风味小吃街”和“购物广场”,形成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可以说见证和承载了青岛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最能体现岛城文化底蕴的地方,是青岛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商业文化、餐饮文化、戏曲文化等多种文化的集合地,是青岛中山路商业街市井文化发展的缩影。 改造之前街坊内许多老房子有上百年的历史,管网等公共基础设施不配套,结构破坏严重,已属危房,居住环境恶劣。改造劈柴院时,采用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社会效益为重心,避免了商业化运作难以克服的一些弱点,以实现百姓满意、保护历史风貌、产业重新振兴、政府投入回报稳定的目标, 青岛对劈柴院改造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解决民生,改善居住生活环境;二、保护风貌,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三、振兴产业,复兴历史商业街区。为避免商业逐利性带来的缺陷,当地决定由政府贷款投资2.3亿元,主导并具体实施改造。根据居民呼声,设计了三种安置方式供选择:一是货币补偿安置,二是异地房屋安置,三是自愿选择原房屋居住,最终有95%以上的居民选择了前两种安置方式。安置居民和商户后,政府得到1.5万平方米房屋的产权;尊重劈传统文化特色,将整修后的劈柴院定位为特色餐饮、特色娱乐、特色休闲为主的特色美食娱乐休闲街区。改造后新劈柴院一亮相,立刻成为休闲、游览的新热点。 由于改造后地段升值很大,按市场价格计算,政府的这些产权房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投资,加上每年的房屋出租费和产业振兴后的税收收入,其回报非常可观。 整体保护 真实还原 代表:南京老门东 南京“老门东”是历经三年改造完成的历史街区,被当地评价为“让南京拥有和古都地位相称的历史街区”。 历史上,南京门东历史街区有富可敌国的沈万山、“九十九间半”的蒋百万、汇聚英才的上江考棚、提调公馆,也是老南京自古聚居的地方。但几经更迭,物是人非,不少古建筑破败不堪,又成为南京城内最为破旧的街区之一。 为改造这个有千年历史的古街区,当地政府提出“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政府主导、慎用市场”的十六字方针,保护传承文化原真性。 为实现真实还原历史的要求,当地老街改造的具体措施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核心街巷箍桶巷上世纪90年代因交通需要,拓宽至30米,在改造中又“改”回到原来的13米,原来是青石板路的,全部铲掉水泥路面,铺回青石板。各级文保单位,均根据历史资料原样修复。 原样修复老房子,都需要大量古建筑材料。为此,当地在拆建中只要发现有价值的老墙砖、木构件等,都一一整理登记、修缮再用。不仅如此,还从民间、外地收集了许多古建筑材料。不仅材料“旧”,修缮也用“旧”工艺。在经营上,街区坚持不引进一家高档场所,只让老字号、茶馆、主题文化展馆等市民文化消费场所入驻。 |
- 2014-01-15西街复兴藏宝图之甲第巷 先贤名士辈出的古巷
- 2014-01-14“西街怎么改造”他山之石篇 聚焦重塑之路
- 2014-01-13“西街怎么改造”之草根声音篇 留住古城之魂
- 2014-01-10西街复兴群言堂:放眼中国各地“西街” 看看人家怎么做
- 2014-01-10“西街怎么改造”之代表委员篇:重整体重特色重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