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福州三坊七巷,保护规划由国内权威专家制定。 □早报记者 蔡紫旻 张素萍 实习生 周培菁 李心雨/文 庄丽祥 王柏峰/图 你可知道,在广西阳朔,有一条闻名于世的西街,是阳朔旅游的金字招牌?你可知道,全国各地叫西街的名街古巷还有很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今天专家学者、业界人士与市民们,将视线由泉州西街转向全国各地的“西街”,人们希望通过借鉴省内乃至全国各地的古街区成功改造范本,或者吸取古街区开发中的经验教训,为泉州西街的复兴提供参考。 【省内样本】 三坊七巷:权威专家制定规划 福州三坊七巷自晋唐形成起便是贵族和士大夫的聚居地,清至民国走向辉煌,涌现出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林徽因、冰心等对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2005年以来,福州市委托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挂帅编制《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委托清华大学张杰教授编制《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委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及多位全国知名古建筑、规划专家参加规划的详审,并将三坊七巷从制定文物保护规划升格为编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不少风格鲜明的古大厝与洋楼被移入晋江五店市 五店市:修缮与迁移相结合 2013年4月,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改建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对保留下来的古建筑进行修缮,并从晋江其他地方整体移入风格鲜明的古大厝与洋楼。 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建筑特色突出,独具闽南特色的“皇宫起”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民国至现代的特色建筑保存完好,拥有“青阳八景”中的四景、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等100多处历史风貌建筑,文化遗产丰富。街区保留和传承高甲戏、木偶戏、南音等晋江传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晋江就成立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建设管理领导组,聘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对五店市的保护性改造进行规划设计。五店市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并举,文物修缮和配套设施建设相结合,建设成为“福建唯一,全国著名,世界有特色”的街区博物馆。
阳朔西街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地球村”,每年都有许多“背包老外”慕名而来。 【国内样本】 阳朔西街:“整故如故”保护性整治 “不逛阳朔西街,等于没来过桂林。” 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阳朔西街,风雨沧桑曾使它满目疮痍,而在当地政府的保护性整治下,古街焕发生机,不仅成为阳朔最繁华的街区,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地球村”。 世界最具权威的自助旅游丛书《孤独星球》每年都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阳朔西街,并号召全世界的旅游者:“到阳朔西街去!”近年来出版的反映阳朔西街的出版物达300余种,阳朔西街文化已成为中国街景文化的领军者。 古街飘香 最古老与最繁华并不冲突 阳朔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西南面,以前是一个村落,名为羊角村,秦时已有人定居。隋开皇十年(590年),县城由熙平迁来,取羊角的谐音定名阳朔。古镇宁静而古朴,有江南水乡之清秀,还有山水的雄浑。 阳朔西街位于古镇的中心,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阳朔古镇最古老最繁华的街道。昔有对联“半是乡村半是店,可为耕种可为商”,便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明城墙、碑刻、古寺、古亭、名人故居、纪念馆等这些古老的建筑保存皆较为完整,展示了历史街区的古风神韵。 这条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曾是孙中山先生演讲的地方,艺术大师徐悲鸿曾居于此,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曾在此流连。 随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当地居民与外界的交流越发频繁。据介绍,阳朔西街的长住居民和流动人口的比例为1∶3,久而久之便形成多元化的社区。每天在此逗留、游览的外国游客逾千人,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的一员。于是,这里成为孕育跨国婚恋的温床,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阳朔西街已缔结至少500对涉外婚姻。 保护性整治 保存历史传承文化 阳朔西街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一度十分落后,1984年经初步改造,成了古朴典雅的旅游文化街。1999年到2004年,阳朔县按照“保存历史信息,传承历史文化”“整故如故”的要求,完成了西街保护性整治。 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阳朔西街成为古朴典雅的旅游文化街。具体措施包括:将所有管线下地改造,整治路面,将原来的水泥路全部去掉,恢复为古时的石板路,新铺、维修石板路2400平方米;沿街立面和危房按照原有风格进行修葺拯救,对与街区传统风貌格格不入的建筑采用“减法”和“修景”等手法加以整治,使原有建筑设施在不“伤筋动骨”的前提下,得到修复和维护;135处公私房屋(包括商店招牌的材料)一律建成了“小青瓦、坡屋顶、马头墙、木门窗、吊阳台”式的桂北民居特色;和整治过的桂花街组成并行的步行街,增设道路广场,将一些历史遗物如古井等予以复原,突出景观特色。 这些措施使得阳朔西街的“历史文化和信息”得到传承。 中西合璧 外资进驻多元化经营 据统计,阳朔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近年来到这里的“背包老外”迅速增加,每年达10万人,大多是来自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学生、学者或打工族。 同时,阳朔西街的成名让本地商业受到启发,兴起中西文化兼容的经营理念,许多法国餐厅、意大利餐厅、咖啡店、酒吧等特色店应运而生,所有文字标牌都采用中、英文两种以上的表达方式,让外地游客体会阳朔的开放、包容和舒适。 悠久的历史、古朴的建筑、纯朴的民风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据统计,阳朔西街80%的商业投资来自外地人,其中包含近10个国家的境外人士。 【链接】 黟县西街 在古老的安徽黟县县城,以“街”为名的街道巷弄屈指可数,西街就是其中之一。在黟县西街口南侧有一条巷子叫做“名贤里”,历史上有不少乡贤名士从这里走出。《黟县徽商名录》就记载了乡贤名士余士恩、余之光、余世雄、余发杰、余兆骥、余寿山、余增祥等商界名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著名学者、数学教授余介石,他的编、译著述甚丰,主要有《高中代数学》、《高中平面几何》、《高中立体几何》,并与人合编中学数学教材20余种及大学专业书籍20余种。他编著的《速成珠算法》和《简易珠算法》等书,被珠算界公认为近代珠算权威。1954年3月,他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清明上河图》上发现算盘的模式,把我国使用算盘的历史上推至宋代。 襄阳西街 南宋时,抗金名将岳飞为了繁荣襄阳的经济,筹措军费,在襄阳西街设立了“通货场”(相当于今天的集贸市场),是当时襄阳城最热闹的地段。据考,当时的“通货场”每年可盈利41500多贯钱,可以供10多万军队及数十万家属开销一个月。新中国成立前,这条街宽不到两米,房屋都不是很高,最显眼的建筑是美籍牧师于1892年兴建的福音堂。 如今的襄阳西街,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繁华:整齐的绿化带里花香四溢,干净的人行道旁商家众多,夜色中高大的路灯发出五彩缤纷的灯光,美不胜收…… 【声音】 □杨清江 泉州南建筑博物馆研究人员,泉州文库办公室副主任 复建泉州历史上著名标志性建筑 2004年,作为九三学社泉州市委员会“泉州旧城区遗址遗迹”文物考古科研课题组成员,杨清江是课题组调查报告《泉州西街踏勘调查报告》的执笔者。 在报告中,专家们认为,西街的历史风貌中,唐、宋、元、明、清历代风貌“庐山真面目”已难考证,已知、可考的是上世纪20年代拓改前的西街。课题组成员们大多认为,西街应恢复抗战前的历史风貌。 课题组同时建议,对那些样式平泛、工艺一般,既无建筑艺术和科学价值、人文内涵,又残破存在隐患的老建筑、旧民居等,参照周边环境重新设计。同时可复建泉州历史上著名的标志性、纪念性建筑,恢复文化古街历史风貌。复建的建筑包括肃清门楼,蒙引楼,会魁坊、状元坊、三朝元老坊等牌坊。 杨清江建议,如果要以旅游为目的对西街进行保护性开发,可以移除那些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建筑,移入其他地方保护较好的传统建筑。 □章良 泉州康辉旅行社国内部经理 拒绝过度商业化别重蹈丽江覆辙 “泉州西街应该找好自己的定位。”章良说,阳朔西街的规划还是比较合理的,但酒吧太多,若完全走阳朔西街的道路,对泉州而言或许并不适合。 泉州西街最突出的是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名人宅第及近现代洋楼,红砖白瓦对北方人和外国游客同样具有吸引力。因此,他认为改造中首先应凸显出“古香古色”;其次,建议解决停车场和交通问题;再次,沿街的商铺功能必须转化,“但是若像阳朔那样搞酒吧、咖啡馆一条街,对泉州而言没有什么意义”。 “不要过分商业化,不要重蹈丽江覆辙!”章良认为,福州的三坊七巷对历史文化和名人宅第等的规划保护不错,泉州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