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时政> 泉州要闻 > 正文

回顾十八大一年来各项成就 生态泉州绿色家园

qz.fjsen.com 2013-12-12 10:43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生态泉州 绿色家园

随着绿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泉州市区变得越来越美丽。(张九强 摄)

核心提示

做绿色GDP领跑人——“泉州风景独好!”

2013年获评“东亚文化之都”、中国“花园休闲之都”的泉州,正聚焦各地游客目光,而“生态泉州”已然成为泉州展示给世界的最美名片,彰显着古城新姿。

从2003年2月提出“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到今年9月底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泉州以十年磨一剑的环境坚守,奏响“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动人和弦。朝着2014年建成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泉州步履坚定、信心满怀。

□本报记者 谢曦 彭斌

坚守生态 环保加码

每到收获季节,一望无际的绿色作物、大红的胡萝卜、堆成山的西瓜,便成为惠安县净峰镇五群村一道风景线。这座村财并不富裕的偏僻乡村,对发展有着可贵的认识:五群村最大的优势,是全村没有任何污染企业。在坚守生态底线的同时,村里大步流星地搞起生态项目——计划建设五群溪畔的1公里步行慢道和一座占地600平方米的滨海休闲公园。不久的将来,滨海风光将成为五群村旅游的新名片。

不止是五群村,在生态与发展“双赢”中刻苦求解,已成为全市上下的自觉行动。去年10月《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正式通过,泉州吹响了在全省率先向国家生态市冲刺的号角,也为全市合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泉州样本”写下有力注脚。

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泉州不断加码:2010年至2012年,泉州环保投入累计达456.5亿元,2012年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3.70%,2013年实施生态市建设重点项目332个,计划投资509.84亿元。仅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整治一项,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治项目82个,完成投资14.6亿元。

跨境流域整治等难题,也从理顺体制机制中找到突破口:晋江分别与石狮、南安签署跨境流域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工作协议,全面启动跨境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南低渠、后面溪等点位水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群众关注的小流域整治问题,同样在集体攻坚中打开局面:今年5月以来,全市21条小流域展开“赛水质”活动,截至目前,已投入资金1.28亿元,河道清淤26.7公里,关闭搬迁违法企业80家。

省级森林城市的绿色版图,更在精耕细作中诗意呈现:泉州市“三沿一环”(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风景区、自然生态公园等重点生态区位的绿化彩化稳步推进,今年以来建设各类示范片1.2万亩,完成造林绿化美化面积30.6万亩。

环境准入和源头治理双管齐下,产生显著的生态效益:截至目前,泉州3个县(市)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市)考核验收(全省共6个),2个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已建成10个省级生态县(市、区)、132个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级及以上生态村,创建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

尚卿茶花文化园,五颜六色的茶花竞相开放,引来不少游客。  (陈小阳 刘伯怡 摄)

呵护有力 乡村更美

当泉州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之时,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如同画卷中的一颗颗璀璨明珠,光彩夺目。

11月30日,泉州市首个茶花公园在安溪尚卿开园,1万多株名贵茶花姹紫嫣红、绽放迎客。整个公园,山、亭、林、寺、花、草、树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吸引游人阵阵。

管中窥豹,始于2012年9月的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使得上万个泉州乡村走出“深闺”。今年年初,以“游美丽乡村,赏田园风韵”为主题的“泉州美丽乡村游”启动,8条精美乡村游路线铺开。而近日全市最后一批593个村庄规划全部报批,宣告泉州市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细细描摹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发展蓝图。

乡村之美,源自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继去年年底启动“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之后,今年,市委、市政府下足决心,将人均30元卫生保洁经费作为各地财政支出的硬任务,并安排1500多万元用于农村卫生评比奖补,效果立竿见影。全市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工程”项目3474个,总投资28.61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计划的83.9%。

一个个立足优美生态的“幸福梦想”由此粲然绽放。依托“美丽乡村”建设,令村民腰包鼓起来的美丽产业风生水起。在石牛山山腰上、海拔1500多米的德化水口镇昆坂村,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林下种植业,培育、种植金线莲,“转”出一条致富路。而洛江区罗溪镇双合村则把盘活土地促增收的具体举措写进“美丽乡村”规划编制中,通过土地流转,发动农民以参股形式种植麦冬、姜黄等特色农产品。“造血”功能的不断增强,令泉州的“美丽乡村”美得更有底气。

在“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追美”道路上,在一步步的美丽蜕变中,生态向好、民生向好的泉州乡村画卷正依次铺展、渐入佳境。

我看泉州这一年

民生多少事 受惠生态美

洛江区虹山乡万寿菊绽放 (张九强 摄)

公园里尽享“绿色呼吸”

叶源忠是泉州一中地理教师,来泉工作快两年了。谈及泉州城市生态环境变化时,他感触很深,“在市区,公园遍地开花,城市绿地面积越来越大,城市生态自然越变越好了。”

最深刻的体会源于一次“东海之行”。“前不久去东海找一位朋友,随后他带我去逛新建的桃花山公园。”叶源忠说,在桃花山公园北入口广场,他们看到香樟、金黄熊猫、小叶榕、红花紫荆等20多个品种的乔灌木将广场装扮得生机盎然。让人印象更为深刻的是,这座依桃花山山体而建的公园,将使桃花山、大坪山、森林公园形成一大片的休闲绿地,成为市区最生态、最大型公园系统。

山水慢道畅享“慢生活”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在城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城市“慢生活”。家住市区少林路的市民刘培智说,“平常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所以周末经常和家人、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出去走走。”

“主要是沿着市区内的山水慢道到清源山、江滨北路等地。”刘培智说,慢道是泉州城市的一道“绿色长卷”,沿线的绿化带和水系无处不彰显着城市的生态之美。在他看来,近年来城市生态的变化,最直接的体会便是江滨北路亲水慢道的建设。“无论是骑行,还是步行,置身于慢道上,总能让人在休闲放松中感受城市的生态之美,可谓一举两得。”刘培智笑着说。

刘培智的体会和期盼背后是泉州市慢线系统的大范围铺开。据悉,泉州慢线系统分为山线、水线和山水连接线,将用3年时间分期分段建成。

“美丽乡村”感触美丽

在洛江区虹山乡虹山村,“美丽乡村”建设正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带来怎样的变化?村民生活又有怎样的改观?

村民彭深思常年在该村生活,对近年来村里面的变化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经过‘美丽乡村’建设后,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彭深思说,每临傍晚,他常和家人一起沿着村里面新修的景观河道和木栈道散散步。“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觉得越变越漂亮了。”

在彭深思看来,虹山村变美变漂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划村而过的漈溪景观河道整治。经过改造后,河道两岸铺上透水砖、立起石护栏,景观清新行洪顺畅,而且为村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去处。其次是生活污水的统一处理。经过改造后,村里把污水管道连接到每家每户,然后再进行统一处理,达标后才排放到河道里面。“生活污水不再横流,环境自然变好了。”最后是铺设木栈道。虹山村内有座虹山瀑布,海拔高600余米,空气清新,夏秋凉爽。“每年都有不少游客来参观。”今年8月村里开始在景区入口处铺设木栈道,修建观景亭。这样不仅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带动村民们增收;同时,也为全村增添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地方。

创建生态市泉州在行动

一年大事记

●5月15日,市政府办公室分别印发《泉州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泉州生态市建设2013年工作计划》。

●5月16日,泉州市召开生态市建设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确保泉州市今年年底前建成省级生态市、2014年年底前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7月5日,市政府召开迎接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专题动员部署会。

●9月11日,市政府部署开展省级生态市自查预验收,由4位市领导牵头带队4个小组,对全市拟迎接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生态建设示范点进行现场检查指导。

●9月29日-30日,泉州通过省环保厅考核组对创建省级生态市的考核,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

各地争上游

南安、永春、德化3个县(市)通过环保部国家级生态县(市)考核验收(全省6个,泉州市3个);安溪、洛江2个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鲤城、丰泽、洛江、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10个县(市、区)获得省级生态县(市、区)命名。

乡村变美丽

▲去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募集社会资金13.4亿元投向“美丽乡村”建设。

▲市级财政从2013年起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美丽乡村”建设补助。

▲县级财政把农村环境卫生清洁和保洁经费,按每人每年不少于30元额度安排列入年度预算。

▲按农村人口的1%。-2%。配备保洁员的要求,全市农村已聘用农村保洁人员1.44万人。

▲2013年,全市计划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六大工程”项目3474个,总投资28.61亿元,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24亿元,占年计划的83.9%。

▲今年,市财政安排15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