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时政>泉州要闻> 正文

全民尊崇完善立法活用文化财产 他们把文化当宝

qz.fjsen.com 2013-10-21 11:00 来源: 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完善的文化保护立法 可观的文化传承人经济补助 举国家之力活用文化财产

在日本、韩国—— 全民尊崇 他们把文化当宝

日本三大名城之一:姬路城

9月28日,在韩国举办的第五次中日韩文化部长会议上,中国泉州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一同接下了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的金字招牌。

借着这一盛事,今天早报的“文化之都·全球通鉴”亚洲篇(下),将为您展示国人眼中的另外两个“东亚文化之都”——横滨与光州印象,同时展现日本、韩国在文化保护方面的有效做法,在了解这两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余,希望对我们的文化保护提供一些借鉴。

□早报记者 蔡紫旻 张素萍

日本 立法完善涵括各种文化保护

文化传承人被当作“人间国宝”

日本京都,古建筑生机勃勃。

【横滨印象】

古建筑像人一样生机勃勃

马旻曾经在东京留学三年,学习城市规划,这让她与一般的游客不同,可以从更专业的角度来认识和解读日本。

留学期间,从南到北,她几乎把日本的大城市走遍。离东京只有一个小时车程的横滨,马旻去过很多次,“横滨是日本最早开放的口岸之一,也是一个浪漫的城市,你能看到许多异国情调的建筑。”

因为对外开放时间早,相对于日本一些传统城市而言,横滨有很多外来文明痕迹。“有欧式建筑,也有唐人街。由于景观特别美,很多爱情剧都选择在横滨拍摄。”马旻说。

所学专业让马旻特别留意日本的文化保护。“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种‘活体保护’。”马旻说,日本的古老建筑物很多,政府没有圈地做博物馆,而是由屋主自由选择居住、出租。建筑保护则有三个主体,包括政府、屋主以及第三方专家组织。

“政府主要提供法律规制及作出指导,第三方专家组织成员多位建筑、历史专家为屋主的建筑提供专业维修指导。如果屋主经济条件不允许,一些做得好的组织还会帮忙拉赞助提供资金。因此,古老建筑物像人一样,生机勃勃地生长着。”

日本的非物质遗产保护也是一种活体保护。“在日本,各种形式的节日活动十分普遍,常常就是在街道划出特定范围,变成与民同乐的盛大集会。每个人都参与到活动中,年轻人继承了古老的舞蹈,并在此基础上对音乐和表演服饰进行创新。”

日本国内首个被选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法隆寺

【经验借鉴】

162年来

持续立法保护文化遗产

1871年5月,日本第一次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古器物保存法》,继而又于1897年、1919年、1929年、1933年相继出台《古社寺保护法》《古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保护法》《国宝保存法》和《重要美术片保存法》等文化遗产保护法规。这些法规几乎涵盖了各种形态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1949年4月26日,日本奈良的法隆寺金堂发生火灾,日本最古老的描绘在木构建筑上的壁画,在大火中毁于一旦,这件事催生日本在1950年颁布并实施《文化财产保护法》。该法几经修订,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无形文化遗产的范畴。《文化财产保护法》明令规定,由国家保护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由国家设立文化财产保护委员会,用于保护传统文化艺术。

首创“人间国宝”

保护文化传承人

在对文化财产保护的过程中,日本看到了传统文化持有者的重要性,于是首创“人间国宝”的认定。“人间国宝”主要指的是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保持者。

1955年,日本开始以工艺技术和戏剧、音乐等古典表演艺术为对象的“重要无形文化财富”及民间艺人的指定工作。如今,“人间国宝”保护体制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整体框架中。

日本文化厅年度预算超过1000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62.4亿元),其中10%被用来保护国内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和重要的无形文化财产,而每年为每位“人间国宝”提供的经济补助为200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12.8万元)。正是这种尊崇和保护制度,使得日本传统古老手工艺得以流传,并高水平地保留至今。

日本法律还明确规定,文化财产持有者同时也应该是文化财产的传承人。如果文化财产的持有者将自己的技艺密不传人,那么,无论他的技术有多高,都不会被政府指定为“人间国宝”或“重要无形文化财产的持有人”。

富士山于今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举全国之力

活用文化财产

除了国家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外,日本还强调各级地方政府、民间组织甚至个人的参与,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在日本,对于这种无形民俗文化财产的传承工作,除国家给予必要的资助外,社会团体、地方政府也都给予一定程度的赞助。

日本强调文化遗产的活用,不仅停留在简单的“保护”上,还要求充分发挥出文化财产的作用。比如,日本人珍视传统的手工业,在国内外不断举办工艺大展。在公开展示中,人们通过文化财产的活用,了解日本的历史和文化。

【保护故事】

京都:

强令麦当劳标志改成暗棕色

为了与京都色调统一,鲜艳的奶黄色麦当劳标志,在世界上第一次被强令改成暗棕色。京都电视塔也被刻意建造成佛寺香案上的蜡烛形状。而京都著名的金阁寺等只供游人远眺。

留学生马旻对京都的文化保护也有很深印象:京都的“西阵织”很出名,西阵其实是当地地名,因做和服布出名而将这种布料命名为西阵织。西阵没有专门的染布厂,仍以家庭为单位,用织布机织布。现代穿和服的人很少,家庭作坊在和服布里加入现代元素,生产衍生品如手绢,吸引年轻人。西阵有大型织物会馆,组织和服展览、表演。

大阪:

避免在古建筑内部安装电路

大阪古城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堡。入夜后,灯火辉煌的大阪古城是大阪的夜景之一。这灯光并非古城内的霓虹灯,而是古城四角多层探照灯的照射,勾勒出古堡光影。据称,这样可以尽量减少内部安装电路时对古堡结构的损坏。

奈良:

千年东大寺连外墙都无灰尘

奈良的东大寺完全用木料建成,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连建筑物的外墙上都很干净,手摸上去竟无灰尘,说明经常有人保养。日本许多寺院都在高高的屋檐和大梁间安装了细密的网,防鸟儿飞入,日久造成损坏。许多寺院和纪念地要脱鞋进入。

韩国

每处不起眼的遗址都可能

作为“有形文化财产”来保护

光州每年都举行与泡菜有关的活动

【光州印象】

普通民众保护文物热情高

“韩国人对文物保护有非同一般的热情。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石砌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作为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三年前,泉州“70后”小李因课题研究,曾在韩国待过两个月。在此期间,韩国人对文物保护的自觉和热情,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小李曾专程游览光州市郊的支石墓和首尔昌德宫宫殿群,希望一睹“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其实,五个宫加起来还不如北京故宫大,但它们被保护得很好,每个地方每件文物都同时有韩、英、中、日四种文字说明。”以昌德宫为例,只有等游客到了一定的数量,才由导游统一带领进入,且入宫后不许吃零食、吸烟、乱扔杂物。

上世纪80年代,韩国一大学教授偶然发现一处山谷,山上有 “河图洛书”“伏羲先天八卦图”等石刻文字遗迹。这个发现立刻轰动韩国,经考证,这是韩国古代一个理学家的隐居之处。

随后,当地乡民自发组织起来,对遗址进行精心保护;数家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大量考察研究;政府也投入巨资在保持地理原貌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开发。于是,这个小山谷成为今天韩国北部著名的风景名胜,叫做“谷云九曲”。

首尔世界遗产水原华城八达门

【经验借鉴】

韩国独有文化 都有相应博物馆

韩国的文化遗产朴素低调而又独特。截至2010年10月,韩国共有9处文化遗产和1处自然遗产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此外,韩国共保有7种世界记录遗产和8种世界无形文化遗产。

韩国有各种民俗文化展览,仅首尔就有众多民俗博物馆,全面展示韩国的衣、住、农业、食、行,手工业、娱乐、婚丧、祭祀等各种民俗场景和实物。此外,还有地球村民俗博物馆、丝绸刺绣博物馆、韩国钱币博物馆、农业博物馆、泡菜博物馆、瓮器民俗博物馆等,凡是韩国人独有的东西,几乎都有博物馆。

博物馆里,不仅有实物陈列,还有实际演示。在景福宫,每天上午和下午都有开关宫门的仪式,一切按照古代仪范进行,从服装到器具,所有细节都相当考究。

办民俗文化节 保存传统文化

韩国人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非常重视。每年中秋放假三天,所有人都要回家祭祖,感谢祖先带来丰收;每年二月和八月初一,到文庙祭祀孔子。至今,韩国各地仍有为数不少的“乡校”,专门传授儒家经典。

韩国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民俗节、文化节,保存和继承传统文化。依据小说《春香传》,春香家乡的人们建了“春香馆”,每年举行 “春香祭”;在民族英雄李舜臣的家乡温阳,有纪念李舜臣的“温阳文化节”。

从19世纪80年代末起,韩国在全国范围施行文化政策——每年每个月被定为某著名画家、诗人、音乐家或小说家之月;每一年都被定为某一艺术类别的创作年,如1989年是“戏剧与电影之年”、1990年是“舞蹈之年”。

光山战祝祭、珍岛灵登祭、江陵端午祭、安东民俗祭、百济文化祭……韩国人把历史文化活动视为“无形文化财产”,并确立了100多种国家级无形文化财产,200多种地方级无形文化财产。

光州阿里郎庆典现场

颁行文化政策 保护有形无形文化遗产

1962年,韩国颁发《文化财保护法》。作为传统文化保护政策的一部分,它将传统的民俗事象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韩国政府还制定了金字塔式的文化传承人制度,对于最顶层被授予“保有者”称号的最杰出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国家给予他们用于公演、展示会等各种活动以及用于研究、扩展技能、艺能的全部经费,同时政府还提供每人每月100万韩元(相当于人民币约5752元)的生活补助并提供一系列医疗保障制度,以保证他们衣食无忧。

韩国《文化财保护法》的实施,旨在复兴、弘扬及保护韩国本土的有形文化遗产与无形文化遗产,以避免由于工业化、都市化、西方化与现代化的冲击而导致的传统文化的流失问题。这项法律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韩国学者从事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决心。

韩国五大宫殿群之一:景福宫

【保护故事】

拆大楼改马路

修复五大宫殿群

韩国首尔(原称汉城)有长达500多年的王都历史,市区内五大宫殿群——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庆熙宫、德寿宫,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最著名的昌德宫始建于公元1404年,虽非朝鲜王朝最早的宫殿,却是保存最完整的,被称为“韩国的故宫”。电视剧《大长今》等曾在此取景。

上世纪50年代,五大宫殿群因战争破坏严重;60年代起,韩国政府逐步于原址修复,并复原室内陈设,既将它作为电视剧拍摄场地,也作为历史或民族文化参观点。令人感动的是,德寿宫旁是繁忙的马路,另一侧是政府机关和写字楼群,为了保护宫殿,韩国拆了大楼改了马路,把它们变成绿地。

因是在有历史意义的原址复建,其参观价值和保存价值得以彰显,而以影视拍摄和旅游支撑古迹复原,韩国政府收获的是双赢。

每年定期举行宗庙祭礼

2001年,韩国宗庙祭礼和宗庙祭礼乐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宗庙祭礼,是韩国宗庙祭祀朝鲜王朝君主和王妃的儒教仪式。公元9世纪新罗时代,宗庙祭礼仪式从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在新罗之后的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得以延续,这是朝鲜半岛礼仪最高的祭祀仪式。宗庙祭礼乐是朝鲜宫廷音乐的一种。

为了更好地保护祭礼的完整性,如今韩国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都要按儒教礼仪举行祭礼,公众可以观看。祭礼中演奏的音乐包括歌颂历代君王文治武功的乐曲,歌颂李氏祖先德行的八佾舞乐,以保持当年宗庙的习俗和传统。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