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宜居生态城 泉州累计治理"青山挂白"207处
绿水长流青山在 共建宜居生态城 泉州市累计治理“青山挂白”207处
作为石矿开采的遗留问题,“青山挂白”治理一直都是泉州生态修复系列措施中的重要环节。自2005年起,泉州已完成两期治理工作,累计治理“青山挂白”207处,治理面积271.8万平方米,原本不少光秃秃的白壁“披了新装”,矿山重现绿意绵延。
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局得知,从今年开始的新一轮“青山挂白”治理在6月份已完成第一阶段工作,目前完成治理面积4.2万平方米。
在众多治理项目中,安溪官桥—龙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尤其值得瞩目。走进雨后的矿山治理点,一大片绿色映入眼帘,原本的白色山石被青草覆盖。据安溪县国土资源局介绍,该示范工程的一期项目位于全国综合改革试点乡镇龙门镇,今年3月开工,目前已完成近一半的工作。项目结束后,当地可新增耕地1262亩、林地1081亩,共占总治理区面积的72.4%。而随后跟进的二期项目修复效果更值得期待,可新增耕地1365亩、林地3355亩。随着石材行业全面退出与示范工程的稳步推进,原本尘土飞扬、污水横流的矿区生态环境将得到恢复和改善。
由于“青山挂白”治理点多、范围广,泉州市在加强政府主导治理的同时,还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安溪县引导茶农利用关闭的采石场,开垦出茶园500多亩;石狮市引导当地村委会对存在安全环境隐患的超深采石凹坑进行回填并开发利用,已回填采坑9处,3处废弃矿区已改造为村民运动休闲场所;惠安县引导当地企业利用废弃采石场开垦苗圃园,治理面积数百亩;泉港区支持、帮助当地民营企业家对南埔镇柳厝村连片废弃采石场实施整体治理。
为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青山挂白”治理,今年7月,市国土资源局与市财政局联合发文,决定奖励积极参与废弃矿山治理的个人、企业和村集体。到目前为止,已有来自泉港、石狮和安溪的4个项目申报,审核完成后,预计奖励总额度超百万元。 □本报记者 郭雅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