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民生>拍案说法> 正文

小伙网上自学炼油术 出租房造假“金龙鱼”被捕

qz.fjsen.com 2013-09-17 08:06 张凯航 来源: 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7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张凯航 通讯员 刘虹艳)9月份以来,在泉州鲤城常泰街道华星社区,总能闻到一股恶臭。居民老林,几近崩溃。他怀疑恶臭来自邻居陈某的租房,但多次上门理论,却屡遭无视。

14日,老林终于忍不住报警。民警随后打开了陈某的家门,眼前是100多桶假冒的“金龙鱼”食用油,成堆的假冒纸箱、不干胶商标和挂牌商标。原来,这股恶臭,就是陈某捣的鬼。他低价收购大豆油,通过网上自学的技术,在家里制造起“金龙鱼”油。没想到因为气味太重,露了馅。

目前,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陈某已被取保候审,案件正进一步调查中。

添加化学品熬煮炼油 幸亏及时缴获

接警后,常泰派出所的民警随即前往查看。在陈某所租的200余平方米民房内,民警发现了100多桶假冒“金龙鱼”食用油。配套的假冒食用油的纸箱、不干胶商标、挂牌商标等,也是一应俱全。

而之所以不断有恶臭传出,是因为陈某“自主研发”。陈某网上自学炼油技术,将从朋友那得来的劣质大豆油,统一放进特地准备的锅炉,添加专用的化学物品加工、熬煮;将大豆油熬成如“金龙鱼”食用油一般的颜色。而散发出的臭味,就是添加化学品和熬煮时产生的。

煮好后,他再将油灌装进“金龙鱼”油桶,并贴上仿冒的“金龙鱼”标签。这些油桶,多是他从网上购买和回收来的;假冒商标和纸箱,也是他从网上购买的。“本想乡下比较好隐蔽”,陈某坦述,却想不到最终因为气味太重,就被邻居举报。这些油,他本打算卖到小吃店、快餐店、小超市等处;还好,现已全部被民警缴获。

据悉,陈某今年27岁,四川人。今年8月,因嫌打工收入低,陈某辞去了在晋江鞋厂的工作。走访朋友时,他发现朋友正在销售杂牌大豆油,但销量不好,囤积达百余箱。发财心切的他,便打起了“金龙鱼”的主意。

识别“金龙鱼”民警教你几招

常泰派出所民警介绍,目前泉州,其实假冒“金龙鱼”油的不法分子并不少。市场中流通的“金龙鱼”,鱼龙混杂。真假食用油,如何识别?民警向记者支了几招。

1.毛重很关键。民警介绍,真正的“金龙鱼”油,以5升装为例,毛重一般都在4.65公斤至4.75公斤之间;而不法分子仿冒的“金龙鱼”油,因为油质不同,毛重大多在此范围之外。一般假的“金龙鱼”油,毛重都会在4.6公斤以下,甚至在4公斤左右的都有。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只要给油称一下重,真假很快就能区分。

2.瓶盖也是一个防伪关键。在正品“金龙鱼”油瓶身盖子上,盖子圆环上面的金龙鱼字样一般用手指都无法抠去;而这种情况,在假货上则是相反。购买前,消费者抠一抠瓶盖上的标志,真假立见。

3.最好到大商场、大超市专柜购买。在产品标志上,也有不少商家会玩擦边球。在市面上,就销售着不少“金龙油”调和油,而非“金龙鱼”。厂商利用与“金龙鱼”类似的包装、设计,通过一字之差,让马虎的消费者误以为是“金龙鱼”油。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投稿邮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