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陈埭丁氏宗祠:回汉文化融合的象征
陈埭丁氏宗祠:回汉文化融合的象征
陈埭丁氏宗祠充分体现了伊斯兰风格与传统闽南风格融合的特色
核心提示
在侨乡泉州,有大大小小成千上万座的宗祠,这是泉州人重视“根”的体现。在厂房林立、街巷纵横、车水马龙的陈埭岸兜村,有一处安静而独特的建筑,它将伊斯兰风格与传统闽南风格相融合。这便是陈埭丁氏宗祠,2006年5月被国务院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张晓明 文/图
“吉祥鸟”栖居“回”型屋
从偏门步入陈埭丁氏祠堂,可见泮池在最前方,然后是条石铺就的大埕,后方便是宗祠的主体建筑。前厅三开间,中间较大,设正门,门上悬挂着明代书法家张瑞图题写的“丁氏宗祠”额匾。
研究陈埭丁氏宗祠20多年的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庄景辉说,丁氏宗祠的最大特点是既有汉族文化内涵,又不缺乏回族文化痕迹,是回汉文化融合的象征,成为研究泉州古代海外交通史和阿拉伯人入籍中华的重要实物依据。
漫步在宗祠内,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种回汉文化融合的痕迹。宗祠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不仅宏伟壮观,而且蕴含丰富深邃的内涵。廊院式的建筑形式,使宗祠整体布局呈“回”字形。尤有意思的是后殿东北角削角砌筑,使“回”字口部更与汉字书法转角顿笔象形,这正是丁氏回族把民族意识融入宗祠建筑形式的体现。祠堂的装饰有很多精美的木雕、石雕,虽然基本上是中国式的传统工艺,但正厅门楣上方木雕以及廊心石墙雕刻着阿拉伯文“清真言”的组字图案及信仰伊斯兰教字画的“吉祥鸟”。“独特的风格让整座宗祠散发出一种包容而宽广的气息。”陈埭丁氏宗祠管委会主任丁维果说。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