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筹资金整治废弃矿山 “癞头山”变成公园茶园
改建后的柳厝村公园
废弃矿山变成公园茶园
郁郁葱葱的大山之中,不时映入眼帘的废弃采矿坑,犹如一道道伤疤刺激着人们的眼球。治理这些“癞头山”,不但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整体规划,还需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为我们的美好家园“除疮”。
从前日至昨日,泉州市国土资源局分别对泉港、石狮和安溪上报的4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进行现场复核。无一例外,这些项目均是由个人或村集体自筹资金整治的。接下来市国土资源局将根据项目的投资情况、土地复垦和生态治理面积、治理效果等综合考虑,对投资者进行奖励,合计金额逾百万元。
□早报记者 赵鹏云 石勇 文/图
连片废弃采矿坑 改建乡村公园
地点:泉港区南埔镇柳厝村
在泉港区南埔镇有一个柳厝村,背靠着一座大埔园山。前日上午11时,大埔园山从山脚到山顶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山下有挖掘机在平整土地,山上有工人在铺广场地砖,这里正在建造一座乡村公园。
很难想象,这座山曾是一座由10多个废弃采矿坑连成的“癞头山”。据柳厝村村主任柳秀辉介绍,由于山里蕴藏着丰富的建筑石料,从上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当地村民就开始在这里采矿,陆续出现了10多个矿坑,“最浅的十多米,最深的达到三四十米”。原本长满树木的大山,渐渐布满了“伤疤”。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干预下,村民才停止采矿。
20多年来,大埔园山上的“伤疤”从未治愈。直到2011年,柳厝村乡贤柳加明回乡投资,将目光瞄准这块已经荒废多年的土地——利用采矿坑留下的“地理优势”,打造一处阶梯状的乡村公园。
截至目前,前期已投资2000多万元,平整了部分废弃采矿坑,总计120多亩。在填埋的土地上,山顶建起了一尊观音石雕、一尊毛泽东石雕、一间凉亭和一座寺庙景点;山下正在建一大片广场,以及一处休闲楼房。在公园周边已种上了新的苗木。另外,在从柳厝村通往公园的山路上,也已全部装上了路灯。
站在大埔园山山顶俯瞰,近处的柳厝村、远处的南埔镇区和石化园区尽收眼底。这座公园现命名为“石化园区生态公园”,今后将成为附近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另据柳秀辉介绍,年初柳加明已打报告给泉港区有关部门,希望将这座公园捐献给当地政府。“根据前期规划,公园完全建成可能还需要两三年。至于公园建成后,这一片区下一步要如何规划,就交给政府了。”
- 2012-09-24泉州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矿山治理 可获奖励资金
- 2012-08-02泉州将引导企业个人参与矿区整治 最高奖励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