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档案”历时六年申遗成功 入选“世界记忆”
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
这是侨批研究的新起点
昨晚,得知“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消息时,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刘伯孳十分激动,他表示,这意味着“侨批档案”具有世界记忆遗产的价值,不仅咱国人认为它是有价值的,连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认同“侨批档案”具备国际性的价值。
刘伯孳认为,作为最能够体现闽南文化的一个载体,侨批档案得到世界性的认同,是来之不易的,“这个成果对我们而言,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消息”。他同时表示,对于侨批工作,这不是一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刘伯孳认为,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后,更应做好侨批的收集和研究工作。“目前侨批比较分散,有一些分散在民间收藏家手中。”他表示,侨批中所体现的闽南文化,包括不同历史阶段闽南和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经济交流,都是很难得的历史史料,对很多行业都有研究价值,如能收集更多的侨批,结集成《闽南侨批集成》出版,对于不同领域对侨批的解释、研究和利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刘伯孳同时认为,让侨批进入学校也很重要,“如同南音进校园一样,在必要的教科书当中体现侨批,让学生们了解侨批、懂得侨批”。 (颜雅婷)
■侨批简介
侨批:穿越百年的“世界记忆”
闽南语称信为“批”,寄信称“寄批”,侨批就是海外华侨与家乡间特有的汇款通信方式,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它是中华儒文化的一个缩影。
目前发现的侨批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有一种说法是,侨批档案,广东看数量,福建看精品。而“以质取胜”的福建侨批精品多在闽南一带。
从来源地考察,泉州市档案馆的这些侨批分别来自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从收信地来看,主要涉及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地区。从时间跨度上看,有清末、民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等各个时期的侨批;从涉及的侨批局来看,有120多个。
侨批业兼具金融和邮政双重职能,泉州侨批业经历了100多年的演变。
有关侨批的最早记载是石狮大仑一本《蔡氏族谱》中提到,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一位菲律宾华侨托人带信及钱款回家,供父母兄弟度日使用。
早期侨批主要依靠“水客”或“客头”来递送。19世纪末产生专为华侨寄信汇款服务的商业机构——侨批业。1871年安海成立的郑顺荣批馆为泉州最早的侨批局。而王顺兴信局则在闽南批信局中最具代表性。1896年,中华邮政局成立后,民信局(含经营侨批的民信局)隶属其监管。1934年,邮政总局取消国内民信局,但对专营侨民银信的定名为“批信局”,仍准予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侨批业隶属银行管理,主要侧重于管汇方面。对经营侨汇、侨批的行业(包括水客),除指定银行外,均称为“侨汇业”。1972年5月,国家决定取消私营侨汇业,由银行接办其业务。1976年1月起,泉州地区的侨批业全部取消,泉州市区侨批业归入中国银行,侨批业至此结束。
(张素萍)
- 2013-06-18时光交错来这亲历海外侨史 侨批暨侨亲钢笔画像展
- 2013-06-14百年跨国两地书他乡说故里 侨批展在曼谷举办
- 2013-06-11支持侨批“申遗” 中泰联办百年跨国侨批档案展
- 2013-04-27侨批里的“代码” 遇国外严控侨汇巧用暗语核对
- 2013-04-23中国侨批:含情脉脉两地书 世界记忆用数字化传承
- 2013-04-15百张珍贵票据见证百年历史 侨批讲述辛酸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