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大观园:古曲千年唱未休 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甲戏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在德国首演第2天,德国《雷克林豪森报》便在头版做了报道
东南网5月30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林继学 谢向明 文/图)高甲戏遇见欧洲童话,会产生怎样美妙的化学反应?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用高甲戏的方式改编了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5月21日在德国鲁尔区首演后,令欧洲人震撼不已。谁曾把高甲戏与欧洲童话想到一起,谁能想到,远隔时空,一切却浑然天成。
高甲戏的尝试,在闽南戏曲中并不鲜见。筱音记得,早在10年前,泉州市木偶剧团第一个吃螃蟹,将果戈理的喜剧《钦差大臣》,改编成提线木偶剧,将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获得一片好评。
千百年来,闽南这片沃土,孕育出许许多多迷人的戏曲,泉州占了福建戏曲半壁江山,更有南音、梨园戏、木偶戏、高甲戏和打城戏。温陵浓郁的戏曲味,是筱音最深的感触。戏里有悲欢离合,有忠孝仁义,还有艺术的推陈出新,是闽南大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远隔时空,高甲戏遇见了欧洲童话
偶然的机会,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了交集。
一个多月前,50岁的何杰从泉州歌舞剧团调到高甲戏传承中心并担任负责人。5月,德国鲁尔地区举行文化节,何杰的一个朋友就在那里,听说文化节想邀请中国传统戏剧来演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朋友立即推荐了泉州高甲戏。
筱音小时候读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贪婪的渔婆无休止地向金鱼提出要求,从最初的清苦到繁华,最终回到贫穷的原点。接下任务的何杰与演员们仔细对接了人物:美丽的金鱼就是高甲戏中的武旦,善良的渔夫契合老生,贪婪的渔婆更贴近彩婆。
“跟其他戏曲相比,高甲戏算是年轻剧种。”何杰说,源于清朝的高甲戏,起初是闽南农村流行的一种装扮梁山英雄、表演武打技术的化装游行,后来吸收南音、木偶、梨园及京剧的精华,自成一家。正是有着这种创新的基因,让高甲戏不断寻求新鲜的血液。经典之作《连升三级》、《大河谣》、《大闹花府》,以及后来摘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的《昭君出塞》,也都是在不断寻求新剧目下所得的成果。
这次德国之行,何杰派出最强大的阵容,6名演员中有2名国家一级演员、3名国家二级演员。对接好童话人物与高甲戏角色后,演员们用了8天时间,为欧洲演出紧密排练。高甲戏版《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时长40分钟,剧中的金鱼由梅花奖得主陈娟娟演绎。何杰兴奋地说,在德国首演的第二天,当地许多报纸都在头版头条赞誉了这场高甲版的欧洲童话。
- 2013-05-29《千年古港——泉州》明信片6月1日全国首发
- 2013-05-29古厝千年技艺流传不息 揭秘闽南民居建造技术
- 2013-05-29共襄盛举 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举办世界闽南文化节
- 2013-05-28最后27件征集文物抵达泉州 带来世界闽南文化
- 2013-05-28闽南文化大观园:金刀带雨剪黄芽 一盏清茗酬知音
- 2013-05-28闽南文化展示中心 420多件文物呈现闽南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