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古厝千年技艺流传不息 揭秘闽南民居建造技术

qz.fjsen.com 2013-05-29 11:21   来源: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名匠大师 引领时代

王益顺画像

核心提示

有道是:精美的石头会说话。闽南大厝散落在泉州街巷乡村,几乎所有聚族而居的地方都有旧式红砖大厝,一个村落的风范与历史,不时会从这些老房子内散发出来。大厝之于袅袅南曲,一个寄形于建筑,一个传声于音韵,都把中原文脉传承于闽南的红土地。闽南建筑的这种传承得益于一代又一代杰出建筑大师、名匠的出现,他们使得闽南建筑文化有了延续性,成为一种延续的文化。而每一位大师的出现,又会为闽南建筑文化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推动它向前迈进。如今回头再去看他们留下的作品,依然能让人隐约听见这些大师们对于一种建筑文化如何落根、开花、结果的潺潺诉说。

闽南建筑文化,因大师而繁华,因大师而美名扬。

□本版文字:记者吴拏云 通讯员黄明珍 姚洪峰 张国琳 王玫

□本版图片由记者陈小阳 陈起拓 通讯员姚洪峰 洪宗洲 张国琳提供

溪底派代表人物:王益顺

崇武镇溪底村,自明清以来,即以“木匠之村”名闻遐迩,其木作技艺盛行于清代中期。台湾和闽南,甚至远到新、马等国的不少古屋、园林、寺庙的精湛木作,也多为溪底木工匠师的杰作。

据《惠安县志》载,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崇武溪底村王益顺父子承建峰尾东岳庙,设计制作了全木结构蜘蛛结网藻井并雕镂各种图案,此独创的技法一经问世便名噪一时。之后,台湾台北龙山寺、厦门南普陀寺观音阁等闽台名刹,争相延聘惠安传统建筑师傅“掌篙尺”。王益顺父子主持修建的台北艋胛龙山寺,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历来被台湾视为“珍宝”倍加保护。

王益顺一生十分勤奋,精心钻研。他的大木建筑技艺,非常全面地继承了我国的传统营造法式,又有很多创新。王益顺的建筑特点是灵活多变,极具特色,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他吸收了泉州、厦门等闽南建筑的精华,并大胆汲取、引进了洋楼建筑的海外装饰元素,将之注入中国传统寺庙建筑中去。据台湾《建筑师》杂志主编李乾朗编撰的《台湾建筑阅览》介绍,今天在台湾各地寺庙常见的螺旋形藻井及纵横交叉的“纲目斗拱”,都是王益顺首先带入台湾的。轿顶式弯曲形的钟鼓楼,也是王益顺第一个应用于台北龙山寺。王益顺另外建造的几座大庙,每座都运用了一些特殊技巧。例如台北孔庙的大成殿使用斜拱,新竹城隍庙采用减柱法,鹿港天后宫前殿的藻井增加吊筒装饰,南鲲鯓代天府采用圆形藻井……王益顺在台湾长达十年时间,他和他带去的众多大陆优秀匠师毫不吝啬地把技艺传授给台湾弟子,因此对台湾的寺庙建筑深具影响力。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点击排行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