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民生> 城事要闻 > 正文
南安中宪第闽南红文化韵味浓 将镶进旅游线路

2013-05-08 08:53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中宪第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已经完成首期修缮工程,大门前殿整修完毕,古厝曲桥流觞景观初步恢复。

保存下来的石头构件

【故事】

清雍正年间台湾首富

衣锦还乡建造大厝

古大厝建造者是当地商人郑运锦,生于1657年,卒于1765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后人。郑运锦早年潦倒时,一度靠捡粪、打杂工过日子,后来他到厦门等地当佣人,因为人实在、勤奋刻苦,深得老板赏识,并派他出海贸易。郑运锦经营有方,后来自建船队,从事海上贸易运输,并迁居台湾,在台湾彰化鹿港开设商行。

清雍正元年,时任彰化县令的朱山私自动用万两库银赈济贫民,被钦差督察。郑运锦闻讯以万两银相助,让朱山得以从轻发落。3年后,朝廷澄清事实,为朱山平反,委任他为台湾知府。朱山为答谢郑运锦,下令凡是郑运锦的商行船只,海关一律免税放行。于是,海商纷纷投靠郑运锦,使其成为台湾首富。

雍正年间,郑运锦衣锦还乡,斥巨资兴建府第,木料多采用台湾优质杉木、楠木等,历经12年才完工。郑运锦举办了盛大的竣工仪式,并宴请了当时福建的名流。几年前,郑氏后人曾得到宴请名单,包括当时福建总督、提督、布政使、按察使以及南安知县等人。

住户郑福海说,古厝建成后,郑运锦大部分家族成员都住在里面,最多时达200多人。后来,郑运锦的长子获封中宪大夫,在府第挂上“中宪第”的匾额。新中国成立后,一度有40多户人居住其中。直到上世纪末,一些发家致富的人逐渐搬出老宅。如今居住在中宪第的郑氏子孙不多,且大部分是老人,多数房间已经出租给外人。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 
关于东南网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网·律师严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上订报 - 给我留言 - 投稿邮箱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10 fj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东南网授权法律顾问 北京市中银律师事务所福州分所 许水清 律师 电话:13809520738
本站职业道德监督电话:0591-87079320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电话:010-88650507(白天),010-68022771(夜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 许可证号:1310572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主办:福建日报报业集团 未经许可不得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