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断了”习俗传承? 禁送糕饼粿粽引关注
走访三
销路不好,商家寻求转行
记者了解到,磁灶镇张林村有不少人在制作花包和糕饼等传统习俗食品,主要销往晋江及周边地区。
“用不了十年,花包这类传统习俗食品就会消失。”张女士是张林村人,嫁进本村一个做花包的家庭。她说,早几年,他们家里雇佣的工人有二三十名,村规民约实行后,现在只有三五个工人了,“时而有活做,时而没活做,工人跑到工厂当固定工人了。”
张女士介绍说,传统习俗食品受传统习俗影响大,比如清明前后、农历七月和九月,闽南人不爱嫁娶,这类食品销路就不好,加之村规民约影响,现在销量更差了,至少减少70%的销量,“以往,我们以做传统习俗食品为主业维持家庭经济,如果销量不好,我们肯定要考虑转行。”
“你要让人吃花包了吗?”张女士说,好姐妹间如果听到这句话,就表示在问对方是否准备嫁了,“花包已经成为婚嫁的代名词,如果以后这种东西消失了,确实挺可惜的。”
部 门
村规民约,有效遏制了浪费
昨日,记者从晋江市委文明办了解到,上世纪90年代末,晋江开始推动移风易俗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007年,晋江市又加强“制定村规民约,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至此,晋江市所有村部都根据各村情况,制订了村规民约,有效地遏制了浪费。记者翻阅了晋江市委文明办汇编的各村村规民约册子,发现绝大多数村子只是在不同范围内限制“灶仔份”的分送,很少具体提到禁止送糕饼、粿粽等有关“灶仔份”的内容。但也有个别地方禁止分送,比如,磁灶镇提供的“村规民约”参考文本提到,“一律禁止分送‘灶仔份’礼俗物品。”
相关新闻
- 2013-03-21晋江林口社区实行村规2个月 村民省下200多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