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梨园戏代捐“秦叔宝” 加拿大博士钟情闽南文化
制作木偶的印尼华人卓来福,祖籍泉州南安。(翻拍)
“秦叔宝”印尼语发音 和闽南语差不多
“你看,这是秦叔宝将军,旁边这是印尼文名字。”当石峻山手捧木偶并用印尼语念出“秦叔宝”三个字时,在场人员惊呼“这不就是闽南语的发音吗?!”石峻山听后微微一笑,“看来印尼语的发音和闽南语差不多啊”。
眼前这尊掌中木偶高约30厘米,“秦叔宝将军”头戴官帽,穿着黄红绿等多种颜色编织成的“古装”,眉毛斜插入鬓,英气十足。“这是卓团长亲自雕刻的,这也反映了印尼华人木偶的特点……”石峻山介绍,卓团长出生于1969年,祖籍南安,祖辈移民印尼,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布袋戏的演员,虽然卓团长说他不会演戏,但可以说他家三代都与木偶结缘。虽然如今卓团长已经不懂汉语,但他仍保留着150年前祖辈从泉州带去印尼的布袋戏戏台。目前印尼大概有10个掌中木偶剧团,这些剧团都是从闽南地区发展过去的。
世博会上一见倾心
专程来泉州研究梨园戏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石峻山看到梨园戏惊艳的扮相和正统的科步,他从此一见倾心。
虽然代卓团长捐赠木偶是泉州行任务之一,但石峻山此行最重要的任务是准备向美国亚洲学会递交梨园戏研究报告。作为美国亚洲学会的会员,去年石峻山申请了梨园戏研究课题,今年被批准,得到了来泉州的研究经费支持。他尽可能地搜集《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的资料,然后将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他说,在国外的文学研究刊物中,研究最多的中国当代文学门类是小说,其次是诗歌,话剧也不少。“对戏曲剧本研究的英文文章寥寥无几,梨园戏的专门介绍几乎是空白。”
相关新闻
- 2013-03-28加拿大哥们对梨园戏一见倾心 专程来泉州搞研究
- 2013-03-11曾静萍:提高传承人待遇 让古老剧种薪火相传
- 2013-03-01梨园戏与她的年轻“粉丝” 戏迷追戏到泉州(图)
- 2013-02-25传承版《陈三五娘》市区上演 打动新老戏迷
- 2013-02-24梨园戏2013年演出引来天南地北铁杆“粉丝团”
- 2013-02-23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首办座谈会戏迷提意见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