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哥们对梨园戏一见倾心 专程来泉州搞研究
一句闽南语都不懂 一见梨园戏却倾心
第一次接触梨园戏,是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虽然对闽南语一窍不通,但他说,梨园戏惊艳的扮相和正统的科步让他一见倾心。
于是,他开始为经典梨园戏《董生与李氏》、《节妇吟》和《大闷》翻译英文字幕。好在台词虽然是闽南语,但剧本都是中文写成的,跟翻译昆剧差不多。
石峻山笑着说,虽然有些翻译可能中国人觉得不够到位,可是对于知识背景不同的外国人而言,能迅速明白台词的意思是更重要的。
比如“嫦娥奔月”,得根据剧情决定要翻译出奔月的原因,还是直接翻译成“美女”,因为外国人基本没有“天仙”的概念。在出版物中可以加注解,可舞台字幕如果太过于强调字面后的意思,这些老外可能就来不及看表演了。
专程到泉州搞研究 把梨园戏带到国外去
作为美国亚洲学会的会员,去年石峻山申请了梨园戏研究课题,今年被批准,得到了来泉州的研究经费支持。他打算在一周内尽可能搜集《董生与李氏》和《节妇吟》的资料,然后将从文学角度进行分析。
他说,在国外的文学研究刊物中,研究最多的中国当代文学门类是小说,其次是诗歌,话剧也不少。“对戏曲剧本研究的英文文章寥寥无几,梨园戏的专门介绍几乎是空白。”他所做的正是希望使魅力独特的梨园戏能有更广泛的传播。将来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可能到国外从事汉语工作,有机会将把梨园戏演出带到北美,正如他曾经将昆剧第一次带回加拿大演出那样。
年轻人不喜欢古老的戏剧,觉得节奏太慢,而且与生活无关。其实,在歌剧发源地意大利,要是问100个年轻人对歌剧的看法,大概会有99个会说出和中国年轻人同样的观点。石峻山说,“没有一种古老的艺术会被所有人喜欢”,但是对于有耐性看戏、有观赏高雅戏剧要求的人而言,有了解传统戏剧的机会是很有必要的。政府和社会应该给予这样的支持。要是没有任何接触的途径,观众和传统戏剧就更没有缘分了。
- 2013-03-11曾静萍:提高传承人待遇 让古老剧种薪火相传
- 2013-03-01梨园戏与她的年轻“粉丝” 戏迷追戏到泉州(图)
- 2013-02-25传承版《陈三五娘》市区上演 打动新老戏迷
- 2013-02-24梨园戏2013年演出引来天南地北铁杆“粉丝团”
- 2013-02-23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首办座谈会戏迷提意见
- 2013-02-22京沪粉丝团到泉州看戏 通过网络自发组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