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耀“光明之城” 泉州传统手工花灯百家争鸣
玉壶光转花灯世家代代相传
新品种不断增加,这种手工兔灯可以拉着走。
泉州花灯技艺蕴藏在民间,大多依靠家族传承,花灯制作界人才辈出,传统技艺的华彩在一盏盏花灯中流转着。
黄丽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尧宝刻纸”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家住市区轧榜巷。她的外公是赫赫有名的花灯大师李尧宝,她的母亲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珠琴。这是一个花灯世家,1954年,61岁高龄的李尧宝发起创办了泉州市工艺美术工厂,使刻纸料丝花灯开始从家庭作坊走向批量生产,并且将自己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每一个人,李珠琴在工厂内学习花灯手艺。之后,李珠琴的两个女儿又成了这门祖传手艺的接班人。
住在中山南路指挥巷的蔡炳汉和李珠琴一样,同是泉州花灯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的女儿传承了他的花灯技艺。
曹淑贞,泉州花灯省级非遗传承人。18日晚,记者来到她家时,看到十几个人正在忙着制作花灯。“这些都是春节前后预订的,我们正在加紧赶制。”曹淑贞说,工坊里的工作者都是她的亲人,有她的小叔子、侄女、堂亲等等。他们每个人虽然都能单独把一个花灯做下来,但各道程序的熟练程度不一样,因此分工实行流水线操作。有人负责焊接花灯骨架,有人负责糊纸,有人负责绘画。曹淑贞则四处走动,负责现场总指导。说起家族的花灯制作,她笑言是“半路出家”,“以前我们家是做彩扎人物的,1978年,泉州举办花灯展,我们试着做花灯,起初的想法只是多赚点钱糊口。想不到还不错,生意年年好。”就这样,从那时起到现在,他们家已经做了35年的花灯。
林伟忠是泉州花灯市级非遗传承人。记者走进花巷,又转了两个弯才来到他的家。他在家中辟出一个院落,作为制作花灯的工坊,并将工坊取名为林守明父子花灯艺坊。临近元宵,工坊内的地上和天花板上都是花灯。林伟忠正在调试花灯内的灯泡,“之前订制花灯的客户,这几天都在催货,调试完我就要马上送过去。”他说,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看父亲林守明制作花灯,长大后接起父亲的衣钵。据介绍,林守明原是泉州市工艺美术工厂职工,做花灯有二三十年的经验了,在他的带领下,妻子儿子也一起加入其中,又一个花灯家族由此诞生。
- 2013-02-22旧花灯迎新元宵引人议 煞风景节约好看法各不同
- 2013-02-22市民元宵赏灯提醒 短途宜步行搭乘公交听指挥
- 2013-02-22这些少儿花灯特别吗? 寒假作业激发无数创意
- 2013-02-22元宵今点灯泉州古城添新韵 蛇年创意多造型多变
- 2013-02-21泉州一市民很用心 巧用红包袋变成花灯(图)
- 2013-02-21泉州元宵灯会加紧布展 22日正式与市民见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