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热心人”陈德杉:因为热爱 所以坚守
计生工作巧用文化
20多年的教育工作为老陈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工作经验,1996年8月,从一线岗位退下来的老陈,又投入到计生协会、文史研究的工作中。十多年来,在他的努力下,洛阳镇计生协会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乡镇计生协会,变成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
在他的办公室,近百本的荣誉证书摆满了书架,格外引人注目,“协会工作要的是真诚,靠的是奉献,只有心中装着群众,真诚为民才能凝聚民心。”老陈这样认为,也这样作为。
十多年来,老陈结合新时期计生工作特点和本地实际情况,把实施新农村文化活动计划和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计生工作为主题的文艺会演、摄影比赛、演讲比赛、体育比赛频频展开,形式不断创新,内容与时俱进,使广大群众和协会会员在各种趣味盎然、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中陶冶情操,对计生工作也有更深的理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计生工作新局面。
为让乡村文化活动有场地、有设施,保证群众业余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和丰富性,老陈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另一方面努力动员社会乡贤捐资,不断完善乡村业余文化活动的基础设施。2012年7月31日,洛阳镇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中心隆重揭牌,正式对外开放。活动中心拥有“一场二栏一厅十室”,室外还有网球、羽毛球、篮球和健身舞的活动场所,面积近3000平方米,该中心融宣传、科技、实践、文体活动、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群众携手同乐的“情感之家”。
为“非遗”四处奔走
“洛阳镇文化底蕴丰富,人文积淀深厚,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面临着传承的危机,非遗传承需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老陈组织了一支以关工委老同志为骨干的写作班子,带领一批非遗乡镇普查人员对洛阳各类民间文学进行收集。他们深入洛阳各村走访调查,收集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手工技艺、民间信仰、习俗等各类文化项目共1111条,重点调查了122条整理汇编,撰写成文,记录文字约10万多字,为洛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大刀杨胜故事》、《文金堆剪》、《元宵民俗》、《吕子惠排打硬气功》、《闽南童谣》、《洛阳昭惠庙海神传说》入选了泉州台商投资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11年,老陈也被泉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蔡襄与洛阳桥传说”代表性传承人。
“桑榆未晚霞满天”,出于对文学和文化遗产的挚爱,在2002年,老陈又和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陈瑞统合编了《洛阳桥古今诗词选》,该书被国家图书馆收藏。之后又收集编辑《洛阳诗词》、《洛阳潮声》、《昭惠庙》、《百年古厝 一代新风》反映当地非遗项目的重要资料,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和好评。
为使青少年儿童了解家乡的英雄人物,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充分利用本地烈士材料,编写乡土教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发动乡贤师生筹资10万元,修建了张强烈士和陈望阳烈士墓园。每年清明节开展祭扫革命烈士陵园活动,并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基地。
老陈相信,有了政策的扶持,有社会的广泛参与,有了广大青少年投入其中,洛阳的非遗保护定能得到有效的传承。
□实习生郭慧杰 记者陈智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