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突破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 抱团取暖自强自助
记者手记
仅靠困难群体抱团取暖远不够
郑美清 林智岚
泥泞小路,破旧木房,蹒跚脚步,三五老人相挽互帮……在德化县几个偏远山村采访留守老人互助行动时,这一困难群体抱团取暖的情景,让记者深为震撼和感动,但也倍感苍凉和心酸。
毫无疑问,老人们的互助自救是积极向上的,但却又是无奈的。他们自救行动背后折射出的居家养老民生短板问题颇具普遍性,亟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急速到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相对于城市,农村老龄化的形势,在某种程度上更为严峻。全国上亿农民进城创业打工后,留下了4000万孤独守望家园的农村留守老人。其中,我省约有空巢老人120万,他们中一半以上被慢性病缠身,失能和半失能。特别在偏远山村,社会化养老机制还很不完善,养老公共设施和服务资源匮乏,大多数留守老人过着“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话无处诉,生病缺照料”的孤寂生活,生存状态和精神需求缺乏关爱。
同全国各地一样,当下,我省农村养老事业发展与实际需求差距仍很大,亟须探索和构建适宜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留守老人的居家养老模式和服务体系。德化县先行一步,其探索的模式具有借鉴意义。“但远远不够,我们尚在努力,亟须社会强势力量的围观介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国家法规制度的健全保障”。德化县委书记吴深生的话令记者深有感触。
社会各界的围观关注,强势力量的参与行动,这是当下汇聚正能量,缓解留守老人困境的题中要义。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关爱,各界援手;邻里守望,互助帮扶;自愿者行动,结对认亲,定期探望,上门服务;牵手老人,送医送药,慰藉精神……全社会的温暖行动将让留守老人“不再孤单”。
而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国家法规制度的健全保障,则是补上民生短板,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居家养老问题的根本之道。应因地制宜,施情施策,健全落实农村养老机制和保障制度;加大投入,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建立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养老服务场所建设,为留守老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构建科学的土地林地留转制度,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中青年劳动力和老年人一起迁移到中小城镇,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而无忧。
- 2012-12-11鲤城区年内再建4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 2012-12-09泉州建设一批养老工程 “夕阳红”事业蓬勃发展
- 2012-12-04敬老院免费开放 晋江大埔村老人乐享幸福生活
- 2012-11-273大养老险将可衔接转换 缴费是否满15年为界线
- 2012-11-15晋江南湾敬老院 老人们的快乐“夕阳红家园”
- 2012-11-15退休老师舞蹈队开启晚年新生活 平均年龄6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