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泽第三实小苏伟毅:让人文艺术“登堂入室”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11月6日讯(记者 李晓蓉 黄谨 文/图)
校长名片
苏伟毅,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小中高”教师;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带头人,泉州市小学教坛新秀、业务能手,泉州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泉州市小学教学名师培养人选,丰泽区名校长培养对象。现为丰泽第三实验小学校长。
日前,全省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暨校长论坛举办,来自省教育厅、各地教育局、省内各中小学校长代表300余人参会。会上,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作为唯一一个小学代表被推选上台发言。
“作为一所新办校,能被推选作为小学代表发言,说明我们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办学理念得到认可。”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校长苏伟毅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首批新生入校以来,学校就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诗笛”活动,以诗词和陶笛为载体,让艺术教育在学校“生根发芽”。
学生人文素养靠熏陶 要让文化艺术“登堂入室”
记者:校长您好!听说这次报告会上,丰泽三实小是全省唯一上台发言的小学代表?
苏伟毅:是的。我上台发言时,也有些“受宠若惊”。毕竟,参会的学校都是各地的老校、名校,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校龄”都比学生大得多,而我们作为新校,去年刚开始招生,哪怕在校学生年龄最小的才六周岁,也比学校要大得多。
记者:作为一所新校,办校不过两年就能作为省内小学代表在各位“老大哥”面前做经验交流,有什么过人之处?
苏伟毅:过人之处还算不上,这次报告会的主题是“学校艺术教育与文化传承创新”,刚好和我们创校以来一直立足于办学特色这方面的思考不谋而合。
现在大多数学校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用一种实用、简单、机械的训练形式来束缚学生,过分功利化的教学思维,教出来的只是会考试的学生,不重视对学生精神、文化上的熏陶、濡染。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学校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有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在追求成绩的大氛围下,文化艺术教育也是处于“寄人篱下”的尴尬地位。
在我们学校,我从一开始就提出艺术教育“复位”,用一个词形容就叫“登堂入室”——要走入学生的课堂、走入学校的大雅之堂,这或许就是我们一所新办校能和众多“老大哥”交流经验的根本原因。
记者:目前在丰泽三实小,有哪些文化艺术教育已经“登堂入室”?
苏伟毅:诗词和陶笛。诗词可以说是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它的语言凝练,而且琅琅上口,小孩子接触起来很容易上手。从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给孩子留下丰富的宝藏。
对传统艺术方面,我们从陶笛入手。古埙,在中国有着7000多年悠久历史,影响深远,但是吹奏起来比较难。而陶笛它的另一个别名就叫“满口埙”,不仅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而且易学习易推广,很适合孩子们学习。
这两项目前已经在学校“生根发芽”。可以说,在丰泽三实小,人人都能“吟诵诗词三百首,吹奏陶笛一小把”,简称两个字,就是“诗笛”。
- 2012-10-202012年秋季教师资格认定开始报名 统一网上申报
- 2012-10-09“国学热”渐兴 专家建议改教师节为孔子诞辰
- 2012-09-21“三封信”感动上千师生 组织学生给老师写信
- 2012-09-1348岁的英语老师杨淑红:石狮首位女支教老师
- 2012-09-12南安成立名优教师培养基金 启动基金1000万元
- 2012-09-12加纳外教石狮度过首个教师节 爱孩子就给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