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打造“一核两翼三带十区” 海洋经济开发格局
作为全省的海洋资源大市,泉州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海洋经济试点省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目标,泉州深思熟虑,主动对接省里新规划、新政策、新布局,盘活海洋资源,研究海洋战略,争取在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盘点泉州海洋“家底”,丰厚程度令人欣羡:1136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541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四分之一适合建港,深水岸线约57公里,可建各种泊位197个,年吞吐能力可达16000万吨,有泉州湾等五大海湾和数十个小海湾,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68个。
自信为墨,在这幅徐徐展开的蓝色“画布”上,泉州欣然起笔。
根据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海洋资源禀赋、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以环泉州湾为核心,以环湄洲湾南岸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两翼为新增长极,以临海产业带、滨海城镇带和蓝色景观带“三位一体”为主轴,以十大产业集聚区为依托,“一核两翼三带十区”的海洋经济开发格局呼之欲出。
“一核”为环泉州湾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以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开发为导向,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优做强海洋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交通物流业、滨海文化旅游业和现代海洋服务业。
“两翼”为环湄洲湾南岸地区和环围头湾地区海洋经济重点发展区。以加快海洋资源开发为导向,环湄洲湾南岸地区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海工机械装备、临海能源、港口物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等产业。环围头湾地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建筑建材、滨海运动休闲、海洋生物与新医药、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
“三带”为临海产业带、滨海城镇带和蓝色景观带。临海产业带要统筹规划港口发展与临港产业基地建设,以沿海港口和大型开发区为载体,集聚临港大项目,重点发展石油化工、能源、机械装备、港口物流、滨海旅游、水产品加工流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国内领先的临港产业集聚区。滨海城镇带要统筹区域城镇发展,充分融入海洋元素,构建“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中心镇”的沿海城镇空间体系。蓝色景观带要按照整体协调、生态环保、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加快滨海绿带建设,构筑滨海观光长廊,开发海岛观光旅游产品,加强海岸生态景观保护,打造景观优美、设施先进、生态平衡的滨海景观体系。
“十区”为泉州台商投资区、泉州开发区、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州(泉港、泉惠)石化产业区、海西(惠安)海工机械装备制造基地、福建装备制造业(晋江、南安)基地、晋江滨海新区、石狮海洋生物科技园区、临港物流园区、滨海旅游区等十个产业集聚区。
□本报记者 谢曦
- 2012-09-12建设海洋经济强市 制造业引领“蓝色泉州”崛起
- 2012-09-12困境中谋转型发展 泉州船厂或进军海油平台建造
- 2012-08-24泉州专项资金助力海洋经济 每年筹集不少于2亿
- 2012-08-23蓝色经济破浪前行 泉州八大措施助力海洋经济
- 2012-08-23泉州市委:发展古城旅游产业 按统一景区来规划
- 2012-08-212015生产总值有望达1800亿 进军海洋泉州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