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人叶沧江跋山涉险 献身科考事业三十八载
一份责任一份情
38年坚守野外
当叶沧江在野外翻山越岭的时候,他的妻子王秀姜,也一个人在苦苦支撑着八个人的大家庭。叶沧江常年在外,她一个人在老家,守着年迈的婆婆和六个幼小的孩子。
除了赡养老人、抚养孩子的辛劳,她还得时时刻刻担心在野外的丈夫。“他经常走一个多月没消息,当时没有电话、电报,只能靠通信。一封信什么时候能寄到,谁也不知道,我在家里,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王秀姜说。
“我不是没想过调回来,当时也有一些不错的机会,但是,走不开,而且不舍得走。”叶沧江至今对妻子仍有无限的内疚。他坦言,当年也曾多次想过调回来,但科考组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讲究团队协作。每个人负责一项工作,一旦有人走了,要找到合适的人来顶替很难,课题可能会因此搁置。
特别是后来他担任组长,如果走了,对整个组的影响非常之大。而且,在长期的工作中,他和同事们都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对大自然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因此,他一直没有走。
调动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1975年,妻子才带着5个孩子到西宁与他团聚。1979年,母亲和另一个孩子也到了青海,全家总算团聚了。
“38年了,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野外,都习惯了。如今,家乡的环境实在太好了,一开始,我还有点不适应呢。”虽然已年近8旬,叶沧江仍很硬朗,走路丝毫不输给年轻人,他说,这都是练出来的。
科研硕果累累
入列世界名人
38年漫漫的上下求索,38年艰辛的科考之路,叶沧江摘下了累累硕果。
期间,他发表了论文30余篇,合作撰写专著6部,其中,《青海湖鱼类区系及水生生物研究》和《北京官厅水库水源保护的研究》两项成果,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中国湖泊环境(青海湖篇)》等多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研究成果,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应用于生产实践。
摇蚊,相信很多人闻所未闻。它十分常见,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数量众多,是一种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
如今国内对摇蚊的认识已越来越深入,但在叶沧江涉足这一领域之前,该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在长期的科研中,善于思考、总结和发现的叶沧江,发现了摇蚊的特殊作用。他所作的《白洋淀的摇蚊幼虫及二新种记述》等多篇摇蚊昆虫分类报告及6个新种记述,填补了我国摇蚊研究的空白。
1978年,他应邀参加赫尔辛基世界昆虫学会第13届年会,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农业部列入世界摇蚊分类名人录。
- 2012-08-24晋江两八旬老人一甲子的姻缘 相守是最大的浪漫
- 2012-08-10丈夫病重暴躁惠安女不离不弃 "我在这个家就在"
- 2012-07-20南安洪濑老中医戴标曾 惠世济民有生之年永不停歇
- 2012-07-1326个孩子的"妈妈" 洛江黄丽华11年来支助困难者
- 2012-07-06泉州自闭症儿童培训老师 被需要是最大的快乐
- 2012-06-29你若不离我必不弃 惠安黄塘一病妻艰难撑起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