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尝试剧院商业运作 掏钱看戏泉州人不太买账
高甲戏新编历史剧《昭君出塞》
观点二:象征性收点就好了
“泉州当地的戏曲演出,票价最好是象征性收一点。”一些没敢迈进影剧院大门的观众,却大都嫌戏票贵了。
他们说,10元、20元看场戏就差不多了,要拿出一两百元看戏,心疼、不舍得。
“早几年,上海越剧团《沙漠王子》在泉州演出,票价50元就把不少老年越剧迷挡在门外。”一位老戏迷对导报记者说。
观点三:短期行,长期难行
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样的精品演出节目,虽然有看头,但次数不能太频繁。若是单位发票还行,自己掏腰包,一年看三五次已是超“负荷”。
一位陪母亲来观看演出的赵女士说,看一两回还凑合,要是多来几次,像她们这样的工薪阶层,看不起。
看“白票”是泉州人的固习
据了解,泉州地方戏只有两个阶段卖过票。一个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那时看戏人人都自己掏钱买票;另一个,就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古装戏被“禁锢”了十多年,再次推演《十五贯》、《小刀会》等剧目,票房很火,不少晋江、石狮、惠安等地的观众都跑来泉州看戏。
除了以上两个时间段,看“白票”是泉州人的固习。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乐团在本地演出基本上不卖票,只要有人观看,就是安慰了。有人将这种现象称为“政府搭台,剧团演戏,观众白看”。
只有到了香港、菲律宾、新加坡等地,剧团演出才卖票。“像香港十年前就卖到150港币,菲律宾则卖到500菲币。”泉州高甲戏剧团团长吴毓秀说。
这次,瞄准剧院市场的高甲精品演出让泉州戏曲迈出了新的一步,但能否继续“市场下去”,泉州高甲戏剧团却表示不太乐观。
泉州虽然是“戏剧之乡”,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南音乐团历史悠久,可是,推行买票看戏,难度却很大。“早几年,我们曾经在剧团的小剧场尝试过一回,当时市领导还亲自带头买票看演出,但市民中却少有人问津,所以坚持不下来。”吴毓秀说。
“我们泉州虽然是‘戏窝子’,但却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有票的人不看戏,看戏的人没有票。”泉州南音乐团前团长尤春成说,不是泉州观众热情不高、欣赏能力低,而是没买票看戏这个习惯。
- 2012-08-07多方运作闯出新“戏路” 高甲戏迎来年轻戏迷群
- 2012-08-02《昭君出塞》等高甲戏改期 8月5日起泉州上演
- 2012-07-23高甲戏两大精品剧目将展演 陈娟娟倾情献演
- 2012-07-11泉州高甲大师颜佩琼辞世追踪 付出一生不后悔
- 2012-07-10“高甲皇后”颜佩琼永别舞台 因突发脑溢血辞世
- 2012-07-08小村“戏笼地”一馆看百年 泉州高甲戏陈列馆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