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遇矿难身亡母撑起大学梦 德化学子要半工半读
为凑齐学杂费 她加班加点打工
陈彩云
姓名:陈彩云
家庭住址:德化县赤水镇东里村
毕业学校:德化一中 高考成绩:618分(理科)
录取院校:重庆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德化城关,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租房内,彩云和父母,一起住了六七年。说是租房,但其实只是多年前,房东在五层顶楼加盖的水泥隔间:既做厨房,又当卧室。
老陈夫妇,都是陶瓷厂的工人,每月工资加起来也就2000余元。而大部分收入,已经给福州读大学的儿子充当学杂费。由于操劳过度,母亲身体每况愈下,最近染上骨质增生的毛病,经常腰酸背痛,不能干重活。
老陈夫妇无力支撑女儿的学费,彩云只能在学校申请各项补助。赶上假期,彩云不敢闲着,经常到各个陶瓷厂找些零活干,为自己赚些生活费。
从小,彩云就酷爱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抽空啃些文学名著。与多数女孩文弱内敛的性格不同,彩云开朗大方,有点男孩子气。也难怪她最向往的职业,是建筑师。除了这个原因外,彩云向往建筑师还有另一个原因。
“房子破烂不堪,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小时候,一家人拿着锅碗瓢盆接雨的辛酸情形,彩云至今仍记忆犹新。那时,她就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将来,一定要亲手为父母设计一栋既漂亮、又坚固的大房子。以梦想为舵,在众多科目中,彩云最爱物理,还曾参加过竞赛培训,为建筑专业打下地基。
不过,这次高考,彩云并未考上心仪已久的建筑学专业,而是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录取。“只要心里有梦,没什么能抵挡你朝它前行!”阴错阳差,众人可能觉得些许遗憾,但彩云不这么认为。
今年9月,彩云将迈入重庆大学。现在,为凑齐近8000元的学杂费用,她开始加班加点打工;而老陈夫妇,则四处奔波,几乎向所有亲戚发出求助。
本报讯 “我要一对一捐助叶小凡,供她完成四年大学学业。”昨日上午,梁先生一大早便拨打本报热线968111,要献上一份爱心。梁先生也是诗山人,小凡的同乡,已连续关注本报助学活动三四年了。
梁先生和老伴,在诗山镇经营一家理发店,生意不错,唯一的女儿也已经参加工作。“没啥后顾之忧了,小凡挺难的,很想帮她一把”,其实,本报报道的每个贫困学子,梁先生和老伴都印象深刻,但小凡是老乡,他们觉得帮起来方便些。
本报助学直通车上路4周,爱心纷至沓来。截至昨日,见报的27名寒门学子中,已有14人被热心厝边“一对一”认捐。
- 2012-07-31惠安女孩总是最后离开教室 暑期勤工俭学不落后
- 2012-07-31南安诗山许雅香笔记被传阅 逢暑期打工赚学费
- 2012-07-30自强女生顶起家庭半边天 从小学起打工养活自己
- 2012-07-30为省台灯钱 南安刘文锋一个月走廊“借灯”读书
- 2012-07-29晋江关工委助学 寒门学子张娇龙研究生毕业了
- 2012-07-27高中三年获好心人资助 一路有爱孤儿感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