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年前泉州有个"造币厂" 一个泥范只铸一枚铁币
铸额极少 如今总和不过百枚
据介绍,“永隆通宝”钱范主体呈圆形,正面有“永隆通宝”四个字,背面上方是个“闽”字,下方是一弯明月,正反面合在一起,侧面留一小孔注入铁水,冷却后即毁范取钱。
研究者董亚巍、江建对“永隆通宝”钱范的研究与推论认为:钱范的制作是先雕塑一枚完整的“永隆通宝”钱,用来“印制”一定批量的泥钱范后,两片合在一起,在泥钱范外糊好草拌泥,用小泥团堵死浇口后经阴干、焙烧后,取下浇口上的泥团,成为陶钱范,就可以铸钱了。焙烧前如果不用小泥团堵死浇口杯,焙烧过程中燃烧时所产生的灰烬很容易从浇铸口进入范腔。
专家称,由于“永隆通宝”铸成即毁范取钱,同版别很难找到,其铸期仅有一年零七个月,铸额极少,且绝大部分是残片,因此保存至今的“永隆通宝”钱币极为珍贵。据泉州钱界收集到的资料表明,在全国各大博物馆的藏品中,仅有约两枚藏品,民间藏品数量的总和也不过百枚,古董市场价格大约在5万元/枚。
对造成其稀少的原因,泉州藏家流传的说法是:闽国的地方政权势力范围很小,流通及铸造量就稀少,加之王延羲永隆四年(公元942年)始铸,王延羲继位后,骄傲奢侈,荒淫无度,猜忌宗族,致使闽国内乱,很快下台。
铸铁造钱 泉州先民因地制宜
中国历史上一般都是铜钱,可是为什么“永隆通宝”在泉州铸造用生铁呢?有专家在文章中说,泉州的安溪盛产煤、铁,沿海也有储量丰富的铁砂,而铜矿资源极为稀少。“永隆通宝”的发现,说明当时泉州化铁温度已经至少提高到熔点1535℃,才能铸造出带有文字的铁钱。虽然其铸造技术达到较为精细的程度,但仍是当时工艺最粗糙的货币之一。不过专家认为,这不是制作技术的倒退,而是泉州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因地制宜摸索出的一套简单易行的制钱方法,也是很了不起的“创新”。
26日,导报记者在泉州市后城旅游商品街的古玩摊位上,还发现文物小贩在卖“永隆通宝”的钱范,一对叫价2000元,但他表示:“我只有两对半,你想要多也没有。”至于真假,难以辨别。
- 2012-02-23一锄掘得千枚千年宋朝古币 被发现于惠安坝下村
- 2011-10-31利比亚数万枚珍贵古币战乱中失窃 现身埃及(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