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谱写环保“交响曲” 治理污染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 “堵”与“疏”的转变
节能减排“大考”,泉州怎么办?
去年,一场针对重金属排放企业和重点减排企业的集中整治“风暴”席卷全市造纸行业、沿江沿河化工企业、铅蓄电池行业领域。“风暴”中,1690家生产方式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关闭取缔或停产整顿。24家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企业被关闭;安溪县整体退出石材行业;全市29家铅蓄电池企业执行停产整治。
但是,关闭污染企业并非节能减排的初衷。减排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在不损害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生存发展。鼓励、督促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序,做到清洁生产、减排生产才是治标更治本的良方。
节能减排,需要的不仅是“壮士断腕”的决心,更要有引导企业创新转型的魄力。从关停污染企业,到提高环境准入门槛、让环评成为防控污染的“闸门”,再到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泉州市在“堵”与“疏”的转变中,迎来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
在环保部门的指导、督促下,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升级:2011年,全市有21家建陶企业完成LNG能源全部替代,55家实现部分替代;另有27家企业完成燃煤(重油)锅炉技改,采用清洁能源。全市皮革企业基本完成“五水分流”和深度治理;晋江市铬渣综合利用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可慕制革集控区等66家皮革企业已实施停产、加快整合重组;铅酸蓄电池行业专项整治、建陶行业酚水治理加速推进。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之余,今年,泉州更从燃料、用水等生产资料入手,政策引导减排的色彩愈发浓厚。
生态建设 悦人绿色持续铺展
当城市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日益迫切,生态市的创建也在紧锣密鼓的行动中展现出动人风采。
在泉州市逐步扩大的生态“版图”中,洛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等5个县(市、区)和87个乡镇通过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的市级、省级评估考核,待国家环保部审核;泉港后龙镇等35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称号;356个村获得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
如果说,生态县(市、区)、生态乡镇的创建是为了让发展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支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带来的则是村居环境的优化、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2010年10月被列入全省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片区后,德化国宝乡、赤水镇面貌焕然一新:房前屋后、溪流里、村道上的垃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门前的垃圾桶,房屋周边空地上的黄花菜或者花草树木,每天穿梭在乡村小道上的垃圾收集车;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的污水通过无害化处理,进入人工湿地,变为荷花田的养料,成为村里的一处新景点。
这样的美丽蝶变在全市50个行政村进行着。2010年至2012年,泉州市共有5个示范区纳入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资金补助范围,总投资7567万元,惠及12个乡镇、50个行政村,受益人口11.5万人。
- 2012-07-17泉州2011年空气质量优良率98.6% 酸雨频率降低
- 2012-06-21泉州顺利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组现场复核
- 2012-06-20图解新中国保护环境历程 我们一直在路上
- 2012-06-20建环保模范城市 泉州营造宜居宜业环湾向湾之城
- 2012-06-16泉州26项指标全过 环保部18日复核环保模范城市
- 2012-06-16石狮一环保达人网上征集上万拉环 制作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