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都镇美岭村转型升级 青山遮不住致富路
毫不犹豫的转型升级
拥抱山外文明的道路一打通,山沟沟里的实业开始腾飞。
电站、胶合板厂、锯材厂、纸箱厂……美岭的厂子越滚越大:没地借地,用一都郊区的“飞地”;没技术请技术,一直请到南平;没钱借钱,凭美岭的名声信誉,去泉州、福州借。创业中的苏新添是个“拼命三郎”,为了建电站,拿出了自己挣的全部血汗钱;建水泥厂时三次累昏在工地上,被送去医院抢救。
1993年,闽南最大的美岭水泥厂一次性点火成功,一投产就供不应求。美岭一步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创造了闻名全国的经验:哪怕穷山恶水,只要方向对,干劲足,致富就没有死角。
步入新世纪,与转型升级的时代命题迎头遭遇,美岭人压根没有“老路好走、小富即安”的念头,而是坚定主动、大刀阔斧地开启转变之路。在本报老记者彭耕耘的记忆里,如今泉州人热议的“二次创业”,早在11年前,美岭人就动起来了:
承载以往辉煌记忆的下口阪火电厂和水泥厂两条立窑生产线,因为不符合环保要求,被毫不犹豫地关停。2007年,66岁的苏新添毅然决定投资6亿元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今年10月,第二条生产线将建成投产,届时年总产量将达200万吨。
产业的升级换代,迎来了崭新的发展起点。如今,美岭的村办集体企业美岭集团,已发展成拥有多家下属企业,固定资产30多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大集团。2009年到2011年,纳税额从2000万元增至5000多万元,实现三年“三级跳”。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村财收入2.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8万元。
为山里娃办最好的学校
富起来的美岭人没有捂紧口袋当“守财奴”,而是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写在教育。
美岭毗邻安溪、大田、漳平,这一带山区连片,有10万农民,却没有一所初高中完整的中学,孩子只能远赴百里之外的县城求学,很多贫困生失学、辍学。只有小学毕业的苏新添,决定在美岭办一所完全中学。
不解和疑惑接踵而至:美岭全村才四五百人,每年出生的孩子不过三四个,而办学却要投入大笔资金,这不是金子弹打麻雀——得不偿失吗?
苏新添显然看得更远:“企业赚来的钱,就要回报社会。建一所一流学校,不仅能让山里孩子将来更有出路,还能打开美岭人的眼界,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划不划算,几十年后就清楚了。”最终,他说服了村民。
一场移山填谷的战斗由此展开。全村总面积不过5平方公里,校园占地面积就达130000平方米,其中70%原本是沟壑或山谷。12年来,美岭建校累计投入近7亿元,每年还投入教育经费1000多万元,等于苏新添所有的个人收入和企业收益全投给了学校。
学校建成了,重金招聘优秀教师的广告也贴向省内外,待遇之丰厚,全国少有。
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文钬介绍说,美岭中学现有教师138名,来自四省十地市,举家迁居的有60多户。高中部85名教师,第一学历均为本科以上,年龄大都在35岁左右。
如今,2300多名学生中,95%来自美岭以外。所有减免学费、奖学助学的措施,对“外村人”一视同仁。来自安溪剑斗的高一学生王憬雯说,学校每年仅奖学助学一项就投入40多万元。
付出总有收获。从恢复高考后到美岭中学建校前,23年内,周边一都、横口、剑斗、桃舟四乡镇本科上线人数仅339人。而迄今为止,美岭中学已培养出本科生2000多名,近三年来,每年约20%的学生考上本一,“几乎遍布除清华大学之外的所有重点大学”。
每天5点,熹微的晨光中,苏新添都会在村里到处转转,和一些早起晨读的孩子聊天,像一个老家长在巡视他的家园。
“今年村级党委换届后,我会辞去村书记一职,总有一天,也不再当美岭集团董事长,但美岭中学的董事长,我想一直当到生命的尽头。”苏新添说。
- 2012-06-19永春拟打造文化强县 多种措施彰显桃源魅力
- 2012-06-15永春文化示范村建设侧记 文化滋养百姓幸福生活
- 2012-06-15永春岵山镇推出“千年古镇”游 将正式对外迎客
- 2012-06-15永春蓬壶镇板画宣传生育文化 年轻人受益匪浅
- 2012-06-15永春深化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 建设美丽家园
- 2012-06-14永春县近日成立安全生产慈善基金 为全省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