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四大目标引领招商大会战 力争引进重量级项目
本报讯 (记者游怡冰)昨日召开的全市大招商、招大商动员大会,分别在项目层次、招商领域、平台支撑、营商环境上确定招商“路线图”与前进目标。今年全市上下将开展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商大会战,集中攻坚,力争引进一批重大战略性支撑项目。
【目标一】在项目层次上有一个大的跨越
大项目是一个区域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强大支撑。接下来,泉州将把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和外商投资巨头作为主攻方向。
央企:今年对接大型央企项目10个以上
今年,泉州市目标对接大型央企项目10个以上,2个以上签约项目落地。明年的目标为争取对接15个以上,力争3个以上项目签约落地。
对于中航新材料(南方)营销总部及研发检测中心、泉州船厂造船、城市综合体、南少林题材影视片、惠安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相关县(市、区)、市直部门还将主动跟踪、深化,力求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民企:7月赴珠三角进行民企项目对接洽谈
围绕7月份省里赴珠三角民企项目对接洽谈会,泉州市将深入梳理初步筛选的总投资达1176.28亿元的108个项目,特别是37个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届时实现超亿元的合同项目总投资达1200亿元以上,上省台签约总投资达1000亿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纳入省跟踪管理民企对接的74个项目,泉州市将采取一企一策,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全力督促加快推进。
外企:加大力度引进5亿美元以上大项目
今年,泉州市将加大力度引进5亿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其中,泉州市将积极面向台湾主要商会、行业公会招商,加快旺旺福建总厂、迪斯腾太阳能电池以及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的建设力度,不断拓展泉台产业合作领域。
【目标二】 在招商领域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泉州,接下来将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和姿态,主动参与国内外合作竞争,不断扩大招商领域、优化引资结构、提高项目质量,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
“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改写一座城市”。接下来,泉州市将瞄准大企业大集团招商,紧密跟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企500强、台湾100大等的战略布局,分类建立“大商资源库”,重新梳理“十二五”策划的1000多个重大项目,积极寻求合作配套。
泉州市将积极挖掘中石化、中化、北车等在泉大型央企的投资潜力,更加主动对接中航、中轻、中纺院等在谈大型央企,持续跟进ibm、和硕、韩国sk集团等外资项目,力争年底引进落户一批重量级大项目。
同时,泉州市还将瞄准高端高质环节招商,推进重点产业梳理,突出抓好泉州当代艺术馆、泉州会展中心、晋江国际鞋纺城、海洋生物医药、海上风电等现代服务业与海洋经济项目。
在回归工程上,泉州市近日已引进的80多个回归项目、310多家企业总部或营销中心,为泉州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回归之城”的轮廓正在显现。下一步,泉州市将巩固到深圳、北京推介民企“二次创业”等活动的成果,做好对接与落实工作,最大限度地推动海内外泉籍乡亲积极回归、抱团回归。
【目标三】 在平台支撑上有一个大的提升
泉州市将加大城市化进程,打造城市、园区、公共服务三大平台,不断提升泉州的影响力、辐射力、吸引力,促进大项目落地。
城市平台方面,泉州将着力成为一座规模、品位、名气俱备,与大企业、好企业、名企业匹配的“三个匹配的城市”。通过“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泉州市将充分利用市行政中心搬迁、泉州台商投资区获批、泉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积极打造良好环湾城市中心形象。
园区平台方面,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个省级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使各园区真正成为承接产业大项目、大资本转移的主战场。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泉州市将力争在每一个重要产业,都组建一个以上、覆盖全市、功能齐全的科技服务平台。
【目标四】 在营商环境上有一个大的优化
未来,泉州营商环境将大大优化,一座亲商、安商、富商的城市正在成长。
“直通直达服务制度”,让有明确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能在第一时间享受到“一个项目、一位分管领导、一个跟踪服务小组”的“三个一”全过程跟踪服务。
审批“快速通道”,是泉州市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简政放权工作的亮点。特别是对于重大项目,泉州市将积极采取项目代办、协办、包办的做法,全力推动早促批、早落地、早建成。
“安商也是招商”的理念也在泉州大地迅速传播开来,外商投诉受理、协调、处理机制将得到不断完善,投资企业后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值得一提的事,泉州市将从严控制涉企检查事项,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为投资者营造放心、安心、舒心的创业环境。
- 2012-05-2026个项目文博会招商融资 “印象泉州”将浮出水面
- 2012-04-16惠安力促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 总投资363.7亿元
- 2011-11-22卖了再给钱 晋江童鞋企业惊现"扫荡式"招商
- 2011-11-16泉州拟建通航服务基地 已完成选址初步意向
- 2011-11-14政府优化投资环境 泉州海关助推侨乡外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