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幸福社区不变的老城生活 离不开的是幸福
细数每栋楼年岁 看幸福一点点长大
幸福街成立居委会,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就叫“幸福街居委会”。在此之前,这里属隘南管理。“幸福这名字是上面定的,可能因为有条幸福街吧。还是因为以前这里太清冷,所以叫幸福,让它旺一些?”曾经的社区副主任黄小华,1978年开始到这里工作,现在已经退休了。关于幸福居委会的命名,她曾听过世的老街长这样提起。
许是因为建了车站,幸福社区周边开始热闹了起来。“人多了,住房多了,管理力度大了,所以才要单独成立居委会嘛。”除了原有的商业宿舍等,越来越多单位和公司相继来到这里,五交、石油、供销、物资局、海洋渔业局等。“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一出门,好像到处都在修房子的感觉。”陈惠琴回忆。
“我来的时候,幸福居委会常住人口也才500多人,7个居民小组。”黄小华记得很清楚。尽管那时的幸福居委会还小小的,尽管当时的幸福街还因土路泥泞不堪被外人笑言“有幸福街,没幸福路”,但那个时期正是幸福“长身体”的时期——不管是陈惠琴,还是黄小华,或是身处其中的其他人,都能明显感觉到,幸福在一点一点长大。
1979年,向阳新村动工开建。再后来,又有了幸福新村,然后是幸福大厦、幸福公寓。“1982、1983年左右,房子就建得很多了,除了再后来新盖的几栋,差不多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这个样子了。”细数每一栋楼的年岁,黄小华总是记忆犹新。
不变的老城生活 离不开的是幸福
幸福街有了“鞋街”的别名,得从1995年左右涂门街改造说起。“可能是旁边有车站客流,卖鞋的店面不需要太大,当时租金又划算,他们就看中了这里。”起初是一家、两家,慢慢地,越来越集中,百余米的幸福街,竟聚集了一百多家鞋店。
“左邻右舍,很多房子都租出去了。”陈惠琴说,很多邻居都是鞋街的个体户。租住在幸福社区的外来人口,也多了起来。1998年,片区拆分成幸福、福泉两个居委会,到2002年3月,又重新合并为幸福社区。“分分合合,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
幸福社区现有27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2740人。“派出所登记的户籍人口,最多时有6000多人,其中近3000人人户分离。有人搬出去了户口不舍得迁走,新的住户又不断迁进来。”在社区做了二十多年计生工作,黄小华对这些数字再熟悉不过,很多人不舍得把户口迁走,不仅因为孩子上学方便,也因为留恋老街,特别是一些老人。
一位黄阿婆,家搬出去了,可三不五时还是回老房子来,约几个老友打几圈小牌;黄小华退休后,一有空就到这里来走走,看看熟悉的厝边,聊聊谁家的喜事儿了,自称“路痴”的她对这里的每一条小巷却了然于心;还有“原住民”陈惠琴,总是笑笑地说:“离不开喽,我熟悉的人,我习惯的生活,都在这里啊,习惯了,习惯了……”
- 2012-06-13丰泽霞淮社区"联合国" 26国"老外"的幸福生活
- 2012-06-08泉州开设20个社区康复理疗室 免费向市民开放
- 2012-06-08泉州宝山社区通水有进展 加压站电费由居民分摊
- 2012-06-07泉州最大卫生服务站投用 5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
- 2012-06-06泉州石崎社区水改差钱 缺水多年600多户居民烦
- 2012-06-05法石片区将变身特色旅游区 建非遗保护展示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