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0名交通观察员体验:提高素质倡导文明出行
相关报道:
观察员报名火爆 明天与公交“亲密接触”
明天,观察员将随机选择路线,“暗访”公交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5月26日讯(记者 陈建辉 黄启鹏 文/图) 昨天,本报征集10名观察员,本周日一同“暗访”泉州公交,消息一出,就有很多读者通过热线和微博报名,出人意料地提前超出原定的10名,因此本报提前停止征集。
“公交优先”是大多数观察员的心声,他们中有关注公交十五六年的邱孟州,有热心民生话题的林里楠、陈淼鑫和李清辉等,有请假参加活动的广东小伙巫春潮,有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小林,还有活跃在微博的网络达人@日月之约、@fjqz12345和@书店——泉州大本营户外,而福州人范青青,是唯一名女性报名者。
明天上午9时前,请观察员到海峡都市报(泉秀街恒祥大厦)楼下集合,分组随机选取线路体验公交。下午3点,在泉州公交公司召开座谈会,就如何提升公交服务、促进公交发展提建议。
观察员之邱孟州
关注泉州公交16年
尽管十五六年过去了,但邱孟州对第一次与泉州公交亲密“接触”记忆犹新。大概在1995年,公交曾承包给私人,一次他骑单车走在西郊,突然被一辆公交刮倒,裤子破了,膝盖流血了,单车也坏了。追过去讨个说法,结果司机一句“车是老板的,钱赔不了”,让他感觉到公交太乱了。
“那时心里对公交只有恨。”随后,出身中文专业的邱孟州因两篇有关公交的文章,而被当时的公交老总聘请为监督员,由此也开始近距离亲密接触泉州公交。
在邱孟州看来,这几年政府越来越重视公交发展,“公交优先”的春风来了。不过,公交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才能有新的发展。
观察员之林里楠
建议发展“大公交”
林里楠不是天天坐公交,但会常到文化宫场站,跟公交司机闲聊。
“我心中的泉州公交应该是‘大公交’。”连续多年关注后,他隐约感觉到,“大公交”才是泉州公交的理想状态,尤其是在如今禁摩和整治超标电动车的大背景下。而“大公交”并非公交车车型大,完善公交体系,最大程度方便市民出行,不仅大街上要有,小巷里也应有公交。
“正是因为交通拥堵,所以更应该大力发展大公交。”他说,只有公交发展好了,开车和骑车的人才会少,这样交通自然解堵了。不过,要让市民愿意坐公交,得把服务提升上去,比如司机开车打电话、拒载老人等应纠正,重新树立形象。
观察员之杨昆仑
拿着相机拍公交
今年60多岁的杨昆仑,人老心不老,参加过前年本报独家策划活动北渠监督员,喜欢透过镜头去发现问题的他,还经常带着相机,看到城市破损等问题,喜欢冲上去“咔嚓”一声,拍下图片和视频,发到自己微博@fjqz12345和本报官方论坛“海角五号”上去。
自从本报连续关注“蘑菇事件”后,杨昆仑也将镜头对准了泉州公交。就在本月21日,他把电动车寄存在一家店里,在13路始发站威远楼停车场,一直跟车到洛阳三角牌站,然后到处观察公交站牌情况,再坐公交回来。
“现在公交很干净,连玻璃上都没有灰尘。”杨昆仑说,自从公交公司打响卫生攻坚战后,车容车貌有了很大变化,服务态度和乘车文明也有了较大改变。
观察员之巫春潮
跑业务跑出公交感情
今年22岁的巫春潮在晋江上班,来自广东的他觉得泉州公交很亲切,因为他打算在泉州落地成家。
巫春潮关注公交,更多的是源于他的唯一代步工具就是公交。他做日化产品市场销售,每天得坐一二十趟公交,往返于晋江与泉州市区各大超市间,时间久了,慢慢对公交有了感情了。5年下来,几乎搭遍了泉州市区的所有58条线路。这次想来参加活动,也想听听别人对公交的观点,“年轻人嘛,就想多一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