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桥生命中的四部曲 屡遭险境数次修复变公园
【第三幕】
转
庵亭白塔苔痕碧 桥畔崛起开发区
功能转换 桥两侧酝酿新区
文管工作者赵守榕回忆,大约在1987年,为保护古桥,安平桥两侧筑起铁门,禁止车辆通行,桥的交通功能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同年,安平桥又迎来了一批批领导、专家、学者模样的人,他们在这里或比划指点,或现场测绘——安平桥跨越的海域,从西向东分布着五条港道,有深有浅,分别为:水头港、西姑港、中亭港、将军港(民间也称“五港”)、水心亭港。
莫非,千年古港将要重焕光彩?
答案是肯定的。
彼时,安海、水头二镇的商业、服务业以及水电等设施功能齐全,已达一定规模,周围更联系着广阔的闽南侨乡以及内陆省份,腹地辽阔,有着雄厚的侨资和丰富的物产。
与此同时,泉州的外向型经济正呈现出良好势头,外商纷纷来泉投资。但是,单一项目偏多。为了能有一个突破性进展,1988年,有关部门对成片式土地开发这种投资形式进行可行性研究。分属南安、安海,位于安平桥两侧桥头的蟠龙、安平成片综合开发工作摆上了当时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运沙填基 盐场变身开发区
安平桥南面,有一片名为龙舌尾的滩涂陆域,还曾有过一个盐场。
今年67岁的安海人黄传芳那时是船老大,开着采砂船,他参加过上世纪50年代的安平桥下陆域围垦。
然而最让黄传芳印象深刻的,是自己的采砂船为安平开发区建设做过贡献。“上世纪90年代初,实业家黄加种投资开发位于龙舌尾的安平开发区,工程需要用海砂填基,我的船负责采砂、运载”,黄传芳说,海水退潮时才能采砂,他一天运两船。
●画面
牵孙过桥 有福人
□讲述人:小云 30岁
“牵孙过桥,有福人”,这句俗语流传在安平桥沿岸的居民之间,成为见面寒暄的内容。
多年之后的今天,晋江内坑人小云偶然看到这句话时,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这句话太有画面感了。小时候,爷爷牵着我的手,带我走过长长的安平桥,桥上的行人总会笑着对爷爷说,‘带小朋友来啊,真好’。”
小云手里拿着爷爷买的零食,和大部分行人一样,再也不是行色匆匆的赶集者,而是以游客身份赏景。
“爷爷说,奶奶未出阁时,桥头的白塔可以登顶玩儿”,走在修旧如旧的安平桥上,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是小云与爷爷的快乐时光。
安平桥记录了小云与丈夫的浪漫往事:“桥上,我和他重访旧时景,走累了,他背着我走完了余下的路程。”
- 2012-03-06南安水头五里桥文化公园建设扫尾 踏青哪里去?
- 2011-09-13唱儿歌烧塔仔 闽南的节庆传统昨日重现安平桥
- 2011-09-12安平桥畔七百“壮士”博饼迎中秋 今晚“烧塔仔”
- 2011-08-19长桥为轴纵览“八景” 安平桥文化公园规划通过
- 2011-08-16千年古桥串起两个公园 安平桥畔将重现碧波荡漾
- 2011-08-05安平桥生态文化公园 年底或完成基本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