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泉州古城旅游 厝厝比肩撑出“都市一线天”
不到一米宽的道才巷,还可以骑自行车哦
热词:鲤城 古城新游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5月15日讯(记者 吴月芳 田米 黄谨 文/图)
核心提示
古街、老巷,美宅,大厝。说起“古城新游”,不只是一个单纯观光旅游的概念,这背后还包括政府部门对老建筑的“翻新”与“维护”。
记者了解到,临江街道已经开始尝试为民间资本和老厝主人牵线搭桥,而且形式可以多样。如果业主没钱修老厝,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来修。修缮后的老厝则共同作为经营场所。此外,聚宝街附近华侨多,利用与海外同乡会、商会联系,在聚宝街一带设置会所,也是吸引民间资本修复老厝的好方法。
5月19日“中国旅游日”,泉州市旅游局、鲤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古韵鲤城·文化之旅”将拉开序幕(详见本报5月10日A8版、14日A8、A9版相关报道)。作为唯一协办的纸质媒体,本报将全程关注活动进展,带大家去探询古城文化。
这一回,让我们跟着民国年间的女学生,看看当时泉州古城的“地标”建筑,到底有多么精美绝伦吧!
【引子】
身份:民国培英女校学生
地点:1948年城南片区道才巷、青龙巷一带(根据泉州培英女子学校校史及青龙巷黄雪珍民居简介等编撰)
民国女学生平水庙就学 美宅伫巷里往来皆名人
一定是我搭乘的时光机出了错,来不及回到现代,指针竟停在了1948年。一身的公主华服,瞬间变成了蓝竹布褂、黑布短裙!一群女同学摇醒了晕乎乎的我,帮助我“恢复记忆”,这里是培英女校,是英国长老公会于1890年在泉州创办的闽南第一所女子学校,而我,是这里的女学生之一。
好吧,明白了。其实我在现代已经听说过,这所学校就在市区平水庙,是“泉州幼师”的前身呢。
这次“穿越”,我的“家”就在青龙巷。听家中长辈说,巷子里许多叔伯兄长都到南洋打拼去了,把辛苦积累下的财富,再投回乡里。这不,巷子里的老黄家新盖了大宅子,特别漂亮,设计也很巧妙,比如,楼顶上最中央有只石雕大鹰,屋檐就是鹰的翅膀。这座中西合璧的大宅,总共高四层,街坊们都说这是当时泉州的最高楼。学校老师打趣道,这座房子太出名了,从东海方向要进泉州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黄家大宅。
几天过去,最让我自豪的是,邻居里有许多名人。比如,明朝思想家李贽、清朝台湾总兵林拔瑞;还有近现代的福建省第一个女大学生苏姑娘,菲律宾华侨李妙森、林濂溪,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泉州籍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等。
都说人杰地灵,天天生活在这些精美的建筑里,不出几个名人,还真有点说不过去呢!
- 2012-05-14穿越宋元时期走泉州古城 富人外商扎堆于聚宝街
- 2012-05-12上班时间李贽故居大门禁闭追踪 管理方表歉意
- 2012-05-11惠安白岩山探秘 抗元红巾军遗留下的古山寨
- 2012-05-11未到下班时间李贽故居门紧闭 工作人员称去开会
- 2012-05-10泉州鲤城52处景点全新"挂牌"亮相 新玩法提人气
- 2012-05-08刺桐城谒祖朝圣地 鲤城着力打响古城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