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紫砂经验"启示录 泉州大师"大作为"从何来?
紫砂壶已成为文化符号
惠安、德化组团奔赴江浙学习传统技艺发展经验,吸取有助于“绝技”成长的养分,本报记者上周应邀随行采访
宜兴制陶业注重发挥大师附加值,融汇多种艺术形式创造个性化作品,打造品牌
当地政府引导民间大师成立工作室,形成创作集群,汇聚产业名片,使传统技艺永续活力
江苏宜兴市丁蜀镇,彩陶新村88号。
这是一幢再普通不过的老式楼房,外墙用水泥抹平,周边是几幢同样风格的楼房。从公路穿过一条旧水泥路,要弯弯曲曲拐过几个弯才能到达,如果没有专家的介绍,我们会像其他普通市民一样,忽视这幢不起眼的房子。
然而,在紫砂行家和收藏爱好者眼里,这里却是紫砂壶制作技艺水平最高的地方之一,出产世界顶级紫砂壶。在显得拥挤的房子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治培正热情地介绍着自己的得意之作,旁边围着来自惠安的政府部门官员、石雕企业老总和石雕木雕大师,他们兴致勃勃、意犹未尽。
上月底,惠安组织石雕木雕学习考察团到江苏宜兴“取经”,学习紫砂产业发展经验,意在推动石雕木雕企业“二次创业”,打造大师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引领带动石雕木雕产业做大做强。无独有偶,同样拥有庞大产业基础和历史积淀的德化陶瓷,抱着类似的目的,上月初也组团到江苏宜兴、浙江龙泉考察。
“一壶一世界”,紫砂壶正成为文化、品位的象征之一,在零售和收藏市场上左右逢源,价格蹭蹭上涨,很多藏家、高端人士以拥有一把大师名壶为荣。
而对包括惠安石雕、德化陶瓷在内的泉州传统技艺和“非遗”项目来说,文化卖点在哪里?艺术形式怎么突破?附加值依附在哪里?
文化内涵、创意创新、个性品牌、宣传推广……实现这些,要靠人,靠各个领域的大师来带动!
“未来就是要培养大师群体,国家级大师要有突破,省级大师群体要壮大,工艺名人群体要进一步培养、扩大,还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一步合作,请专家教授一起来设计研究,以此形成更强的人才梯次结构。”惠安县委常委蒋向群对惠安石雕木雕产业提出如此要求。在他看来,大师群体扩大,能够做出个性化产品,实现市场差异化竞争,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个人品牌和企业品牌,“这样一来,整个产业就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是宜兴紫砂产业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
那么,如何让产业诞生更多大师?在宜兴,紫砂产业拥有“宝塔”形的人才结构,产品价格与职称、大师称号挂钩,激励着从业者不断融汇多种艺术形式,提高综合艺术素养,往更高级别的大师发展。在此基础上,分布在民间的诸多大师工作室,形成了创作集群,成为当地及产业的名片。
“隐于市”的大师门庭若市,世界各地的“粉丝”闻名而来,只为求得一把好壶。
与此同时,大师们普遍珍惜自己的品牌,对工艺要求精益求精,宁愿慢工出细活,也不愿为了眼前利益赶工而毁坏了声誉。
“紫砂经验”显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但透视其产业发展历程,汲取先进经验,或将对泉州传统技艺实现“后发先至”有所帮助。以开放的姿态、谦虚的胸怀、好学的态度,去观察全国乃至全世界其他手工技艺的成功之路,将让我们受益良多。
- 2012-04-01篾匠:即将消逝的老行当 手工编织辛苦盈利少
- 2012-03-30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标志征集 5件作品入围
- 2012-03-30泉州呼唤"大师时代" 石雕业将有一批大师创作室
- 2012-03-25500多年历史的永春漆篮 竹篮打水水不空(图)
- 2012-03-23泉州传统技艺呼唤"大师时代" 陶瓷业寻求创新
- 2012-03-23西街润饼皮:百年老字号代代相传远近驰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