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泉州时政>县市新闻> 正文

永春走出的传奇人物 苏新添构筑深山"桃花源"

qz.fjsen.com 2012-03-29 15:12 来源: 泉州晚报 我来说两句

苏新添与美岭中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美岭集团 供图)

从未到过美岭的人听到这个地名会产生一种美好的想象:美岭嘛,顾名思义,美丽的山岭,应该是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吧。殊不知,在闽南语里,美是“尾”的谐音,当地人原来叫它尾岭,感觉它就在山的尽头——最后一岭。这个坐落于永春县莲花山麓的小山村,距县城100多公里,即使现在交通便利了,从石鼓镇出发,到美岭也得花一个半小时。

沿着一条不知名的溪流,汽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穿越重重大山的皱褶,将茂密葱郁的林木一路抛在身后。若不是隔三岔五有车辆迎面驶来,看到沿途散落的几座顶着黑黢黢的瓦片、墙体斑驳开裂的土坯房,你会有一种不知身处何时何地的感觉。当晕车者胃里已经翻江倒海时,再坚持一下,美岭,也就到了。

是的,就是从这大山深处,走出了一位传奇人物——中共中央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委员会候补委员,永春县一都镇党委副书记、美岭村党委书记,美岭(集团)公司董事长苏新添。

□本报记者 谢曦

“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要说苏新添的能耐,美岭村的老辈人最有发言权。

他们忘不了,在没电没路、几乎与世隔绝的那段日子,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靠天吃饭。每当夜幕降临,村里人只能点竹片松枝照明。还有星星和月亮,静静守望这个小山村。

他们忘不了,在这个“地无三分平”的山沟沟里,一块只能种三行稻子的梯田地,插秧前得先用刀砍下山壁上的杂草,一直砍到见土。当时周边流传一句口头禅:“宁吃咸竹笋,不嫁尾岭人”。

是苏新添,这个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大胆扔下锄头外出闯荡的“后生仔”,把自己几年打工积攒下的四五万元血汗钱全部拿了出来,走家串户动员大家出钱出力建电站。村里人东拼西凑凑了8万多元,克服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困难,1981年终于在村里的溪边建成了第一座装机容量40千瓦的水尾水电站。从此,美岭的夜晚不再被黑暗吞噬,家家户户窗前透出了灯光。

又是苏新添,领着大伙儿实现了藏在心里好久、却又觉得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把通往外界的路修到家门口。没有钱怎么办?他组织村里人在荒山义务造林,用乡政府奖励的钱买炸药、钢筋、水泥、请技术员,路,就这样一点一点地修成了。

还是苏新添,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发展,办工厂”设想,利用当地的木材、煤矿等资源,建电站、建胶合板厂、锯材厂、纸箱厂……厂子越大,苏新添越有干劲,1993年12月,闽南最大的美岭水泥厂一次性点火成功,一投产,产品就供不应求。美岭人一步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现在,村里年满60岁的老人每月都能领到600元以上的养老金。

这些让美岭村脱胎换骨的大事,都源自苏新添的一个朴实心愿——“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如今,美岭村的村办集体企业——美岭集团,已发展成拥有水泥厂、人造板厂、纸业有限公司、热电厂、胶合板厂等多家下属企业,固定资产30多亿元,员工5000多人的大集团。2011年,美岭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村财收入2.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4.8万元。美岭集团成为永春县民营企业里数一数二的纳税大户。

责任编辑:陈小妮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