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42年 孩童心智的七旬老人泉州感受亲情
即将退休的英林供销社主任施永坤(右)轻轻抚摩着池池的头,他照顾了池池28年。在他退休后,这个特殊的任务将交给年轻人来完成。
□本报记者 黄宝阳/文 陈晓东/图
坚持42年,晋江英林供销社的全体员工照料一位非亲非故的异乡人,为他取名,供他吃穿,做他的亲人
特殊的任务持续传递,这个只有孩童心智的七旬老人在第二故乡泉州感受到家的温暖,身边围着一群年轻“家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智商永远停留在七八岁水平的男孩,随父母从福州来到了陌生的泉州。
二十年后,他的父母病故。他成了孤零零的异乡“孤儿”。
故事拉开了序幕。
晋江英林供销社收留这个三十多岁仍不明白世事的“孩子”,供他吃,供他穿,给他起名字,给他落户口。从此,他不叫“戆弟”,他叫李池池;从此,他不再无依无靠,有了亲人。
42年来,英林供销社的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李池池是“永远的社员”,新老主任交接时,总把照顾他当作一项特殊的任务,将此特殊的“传家宝”交代给继任者。
这些年来,只要说李池池有事儿需要钱,员工们总是二话不说,三五百、一千两千地拿出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甚至听不到懵懂的李池池说一句“谢谢”,但他们愿意,他们觉得这是责任。
42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东西。没有改变的,是李池池依然幼稚的心智;没有改变的,是这些“亲人”的热情与爱。
如今,他已经是个垂暮老人,瘫痪在床,那些并无血缘关系的“亲人”守候在病床边细心照料,多方集资20多万元,为他动了三次大手术。
如今,李池池安顿在石狮市社会福利中心,每隔一段时间,供销社的员工们会带卤好的三层肉和他喜欢的肉酱、水果等,去看望他,听他撒娇,听他唠叨最近发生的“新鲜事”。
如今,他74岁了。英林供销社的人仍称他为“我们这个池池”,就像跟别人说起自家长不大的孩子;尽管自己的年纪比供销社的员工大很多,但在李池池心中,俨然将他们当成了家长。
陈而尤、洪源堤、陈盘根、谢德景及照顾了池池28年、即将退休的施永坤,英林供销社五任主任,带领着上百位供销社职工,一代接一代,共同创造这个跨越时代、超越血缘的爱的奇迹。
先后参与照顾李池池的英林供销社人,有的已离世,有的已退休,但有更多年轻人跟上他们的脚步,继续照顾“我们这个池池”。
这是个令人敬仰的群体,虽无感天动地的壮举,但那份已成为责任、习惯的爱和坚守,却在岁月流逝中悄悄浸润着我们的心灵。
- 2012-03-09泉州首例半相合骨髓移植手术 妹妹救哥催人泪下
- 2012-02-24驻守麻风病康复点李云华 "麻风村"的坚定守护者
- 2012-02-17安溪少年靠频繁输血维持生命 哥欲辍学帮弟治疗
- 2012-01-13"最好的丈夫" 惠安男子细心照顾瘫痪妻子14年
- 2012-01-13泉港八旬阿嬷 瘦弱双手托起五个孙儿的希望(图)
- 2012-01-06隐形翅膀带我飞向希望 郑志宝以脚当手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