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区首条绿道着手建设 倡导市民“慢生活”
市区首条绿道着手建设,多条人行道今年改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逐渐形成,为市民“慢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江边漫步,绿径骑行,望山,看水,观海。
这样惬意的出行方式正悄然出现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
今年泉州市预备推出中心市区自行车和步行道慢线环网项目(安吉路—城东南环路—后渚至城东通道—沿海大通道—东海滨海公园)。沿线有桃花山公园、东海滨海公园、候鸟保护区、东海行政中心前山海轴线、泉州湾腹地(泉州湾湿地保护区)、洛阳江等众多风景。
随着泉州市环湾建设的加快,以人为本城市管理理念的推广,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生活品质的“慢行系统”越来越多。刺桐路非机动车道开了市区彩色沥青路的先河,还有多条道路今年将进行改造,完善慢行系统。
城市运转,不仅要求“动脉”畅通,“毛细血管”也应畅流。“快”与“慢”不是抢夺道路资源的“对手”,两者“混搭”得越默契,公共交通的能量就越能释放。
城市交通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一应快速、安全、顺畅、有序,二应有效环保地利用资源,以最小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交通需求。现代化的交通,应该是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和谐立体交通。
如果把被机动车占用的人行通道、狭窄路巷“解放”出来,形成快慢相宜的有机整体,交通堵塞、空气和噪音污染将得到有效遏止,快节奏生活带给市民的心理压力也能得到缓解。
发展多元交通,在遍布城市的机动车区域外,增加步行区和自行车区,可以为公众争取到更多的城市开放空间,增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有助于打造宜居城市,提高城市魅力。
推进“慢行系统”建设,泉州交通正步入精细化管理时代。
本期调查为您带来泉州市“慢行系统”建设的最新进展,展望将来更加宜居的生活。
【现状】“慢行交通”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的“慢行交通”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与城市机动化快速交通实现快慢“混搭”,一举多得。
今年将改造多条道路
桃花山绿道近期施工
所谓“慢行交通”,指的是步行或者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移动动力的交通,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包括步行系统和非机动车系统。连续三年,泉州市每年都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改善计划出台。
2010年11月,市政部门对市区三条主干道进行人行道改造,分别是丰泽街东段(坪山路至刺桐路红线外)、九一街(南俊路至温陵路)和田安路(东湖街至泉秀街)。
2011年,市区首条彩色沥青路——刺桐路非机动车道完工后,作为一条全新的慢行系统道路,引起了市民的极大关注。随后,丰泽街部分路段也出现了彩色非机动车道的身影。
今年,泉州市将对丰泽街(温陵路—刺桐路)、温陵北路、温陵路(东湖街—丰泽街)、百源路、南俊路、打锡街、庄府巷、壕沟墘等城市道路人行道进行改造,以完善慢行系统。据了解,这些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已列入2012年“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计划3月份开始办理前期基建手续,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方案设计,力争9月份完成项目招投标,12月份前完成建设任务。
- 2011-09-01东海立交桥新增慢行系统 拟建两天桥一通道
- 2010-12-07变道车速过快客车撞上护栏 变道行驶时应减速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