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一七旬老太多年如一日拾废品帮助贫困户
东南网-石狮日报3月1日讯(记者 康清辉 见习记者 陈如源)编者按:雷锋离我们远去已50多年,但雷锋精神没有因之逝去,反而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因为,雷锋精神,一直植根于我们现实社会的土壤中!许多普普通通的人和雷锋一样,用质朴的行为回答了植根于人生的永恒追问:“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做好人不难,难得的是长期坚持,乃至做一辈子的好人。在市区蚶江宿舍区,有这么一位名叫蔡淑如的老太,她多年如一日捡拾生活废品,带动家人甚至街坊邻居共同参与,并将变卖废品所得全部交给慈善机构用于助人行善,其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上述这句话做了完美诠释。
首次捡拾废品: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年届七旬的蔡淑如老太家境并不算差,本可安享晚年,为何“突发奇想”做起收集生活废品这一在旁人看来有些肮脏甚至有些低下的活计?不解的不仅是记者,其街坊邻居在她2009年开始“从事”这一行当时,也开始“另眼相看”且议论纷纷。
“其实也是在电视上看到台湾那边很多人都在用各种方式提倡环保生活,于是才有了这个想法。”蔡老太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家宗教性质的慈善基金会成员,平时就一直秉持着助贫扶弱的心愿,也经常会参加一些社会捐赠或慰问活动。“如今有了一项可以筹集善款的活计,而且又可以提倡环保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去做呢?”
尽管如此,当她第一次放下身段弯下腰捡拾废品的时候,蔡老太也犹豫迟疑过,“但想想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又何必管别人怎么看呢?”从此,她所在的蚶江宿舍楼常常会留下一个老太太骑着三轮车拖着一车车生活废品进出的身影。而收集来的各式废品一般会集中放置在一楼的公共储物间里,经过分门别类再一起卖,“卖了多少斤、一斤多少钱都要记录得详详细细,所得的每一分钱都交给一个慈善基金会,用来救助需要的人。”
倡导环保生活:
全家老小齐上阵
一人行善已是难得,带动全家都来做好事更是不易。
或许是蔡老太的行为感染到了儿孙们,家人对老人的行为不仅没有反感,反而大力支持并在日常有余力之时也加入了这一队伍中。老太太说起此前一次前往塘头村赴亲戚喜宴时家人的举动,自己也乐了。
“吃完了,我看到席上有很多空酒瓶和饮料罐,觉得扔掉可惜了。”蔡老太说,心有灵犀的家人看到自己动手收拾酒瓶后也纷纷帮忙。这一出其不意的举动让主人家和其他亲戚吓坏了。“怎么好意思让你们来帮忙收拾东西呢?”面对主人家的疑惑,蔡老太一番解释后,大家这才释然。
如今,每逢在路上或小区里看到随意丢弃的瓶瓶罐罐,不论是蔡老太还是她孙女都会像发现宝一样自觉捡起来。邻居甚至是周边的街坊知道了老人此举在于行善后,也纷纷加入或主动将可以变卖的生活废品拖到她的小区里。
扶贫助困:
善行不易尤须持之以恒
昨日上午,记者找到蔡老太家中时,她的儿子刚好去龙湖走访贫困户。这样的活动她们所在的慈善机构或小组成员每周都会定期举行一次。
在她看来,做善事应该是一辈子持之以恒的事,碰到什么节日才去做一些应景的动作不仅流于形式化,而且起不到什么作用,甚至还会引起受助人家的反感。因此,到福利院或贫困户家中走访,帮忙料理些力所能及的事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不久前,在得知安海一个病重老人因家中无人照顾,床上满是秽物时,他们和慈善机构的成员便轮流去帮忙料理,直到将老人送走。当地居民直言,即使是他的子女亲人也未必能做到这样。而这样的行为,只不过是蔡老太日常善举的一个缩影而已。
- 2012-02-28泉州菜市场里的“雷锋” 不靠吆喝靠行动(图)
- 2012-02-28丢失手机牵出一段情 泉州"雷锋"帮助东北"雷锋"
- 2012-02-29"雷锋"在身边:南安8旬老人跌倒路人带他避雨回家
- 2012-02-28“潮男”雷锋,让我们爱得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