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铺路助家乡发展 南安华侨三兄弟心里很满足
黄正体
年年敬老 受母亲影响坚持扶贫济困
“欲水婶”,是村里人对黄正体的母亲的尊称。他们几兄弟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受其母亲影响颇深。
抗日战争期间,由于侨汇中断,远在印尼的父亲黄欲水无法寄钱回家,欲水婶独自带着几个孩子艰难度日。但即使家境困难,欲水婶仍坚持让孩子们上学,为凑足学费,她变卖了不少家产,甚至拔下镶在嘴里的金牙换钱。
后来,黄正泉奔赴印尼,与父亲共同创业,家境渐好,欲水婶更是慷慨解囊。“村里人到家里来,从来不会空手而归。”黄老说,村里人有困难到家里来,母亲从来不问原因,有什么需要,总是尽力接济。
1987年开始,每年春节,“黄欲水基金会”都会给村里65岁以上的老人发放100元慰问金。那时候,欲水婶年近古稀,还亲自拿着钱上各位老人家拜访。“80年代,100块对很多老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黄老说,钱送到老人手上时,很多人都流了眼泪,不断说着感谢。春节慰问老人的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基金会送给老人的慰问金也增加到了300元。
1992年,欲水婶去世时,感念其一生在村里扶贫济困,村中2000多人自发组织起来,为其送殡。
在母亲的影响下,几兄弟事业有成后,均不忘回报桑梓。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黄正泉就开始在坊前村兴办公益。看村民们跋涉几十里上山劳作,十分辛苦,黄正泉还出资在山路旁修建一座“雨亭”,供村民们休息。村里的土路泥泞,他先后修建了几条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现在,走在坊前村,随处都可见“黄欲水基金会”贡献的痕迹。
相关新闻
- 2011-11-22泉州民俗歌舞《古厝娶亲》将登央视首届华侨春晚
- 2011-11-18安溪华侨施金城省吃俭用 钱悉数用于家乡兴学
- 2011-11-10泉州举行华侨捐赠表彰大会 徐钢、黄少萍出席
相关评论